科技日报记者 陈曦
9月12日,以“科教融汇创新,全链协同攻关”为主题的复杂气象环境“探—算—造—管”技术研讨与成果发布会在中国民航大学举行。本次会议聚焦复杂气象环境下的探测反演、仿真计算、模拟再造、运行管控等关键技术,致力于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李大庆表示,学校十分重视空管与气象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拥有交通运输工程博士点、气象专业硕士点,坚持发挥民航科技优势,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此次风洞的落地和算法的成功应用,是学校响应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深化天开园科创平台建设的重要举措,也将为天津市打造航空产业集群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产学研合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支持中国民航大学更好地开展航空气象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会上,北京聚恒博联科技有限公司向学校捐赠了航空气象自动观测设备。天津东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国民航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和成果转化合同,并把其研发的阵列式商用风洞捐赠给学校使用。
同时,本次会议设置了多场专题汇报。与会企业专家从航空气象自动观测技术、城市级三维风场激光雷达立体探测、低空气象探测、低空探测技术及典型气象、激光测风雷达智能组网等方面进行探讨。
据了解,此次会议由中国民航大学主办、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和天津东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协办,聚集航空气象领域的“政—产—学—研—用”资源,为技术创新、标准制定与成果转化提供了高水平交流平台。
(中国民航大学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