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陈曦
在近日召开的第28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期间,多位临床和行业的专家与代表,就如何突破恶性肿瘤诊疗瓶颈、回应患者真实需求、构建更完善的疾病诊疗体系,分享了他们的关键洞察与实践路径。
多举措破局精准诊疗“最后一公里”
肺癌与乳腺癌是我国威胁国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二,且呈上升趋势。
尽管肿瘤诊疗已进入精准医疗时代,临床仍面临诸多挑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陶敏教授指出,肺癌诊疗存在区域和医院级别间的规范与技术能力差异,导致患者生存预后不均;基因检测普及和标准化不足阻碍精准治疗落地;优质药物难以下沉基层,形成“最后一公里”障碍。
在乳腺癌诊疗方面,CSCO乳腺癌、转化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潘跃银教授坦言,乳腺癌诊疗虽可实现个体化治疗,但区域规范差异使部分基层难以做到“同病同治”;药物需平衡疗效与安全性,对全周期、多学科诊疗(MDT)提出更高要求。
为应对挑战,我国正通过政策引导和学科协作推进规范诊疗体系。陶敏强调,分级诊疗与医联体建设通过技术下沉、人才培养和远程MDT助力基层规范治疗;国家推行的单病种质量控制与临床路径规范化促进了诊疗“同质化”。全国及省级乳腺癌规范化管理专家委员会及多学科协作组的建立,为整合资源、推进MDT模式提供了支持。
疾病全周期中仍有患者未被满足的需求
在诊疗体系向精准化、规范化推进的同时,患者在疾病全周期中的真实需求仍有诸多未被满足的缺口,涉及资源获取、心理支持、长期管理等维度。
“‘跑不起的求医路、回不去的本地治疗、看不见的心理创伤和接不上的随访管理’是当前很多肿瘤患者面临的困境。”与癌共舞论坛创始人金萍认为,需进一步推进创新药物审批上市、完善医保目录更新机制,提高关键抗肿瘤药物在医院的配置率,同时老年患者、经济困难患者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家庭照顾者的专业培训支持,也应纳入医疗服务优化范畴。
辉瑞以“Outdo Cancer(共克癌症)”为愿景,依托小分子药物、抗体偶联药物(ADC)等三大技术平台聚焦高发癌种及不同疾病阶段,以突破性科学加速抗癌进程。“在加速科学创新的同时,我们同时扩大患者对优质成熟药物的可及,确保每一位需要治疗的患者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获得经过科学验证的成熟药物,为患者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新生态。”辉瑞中国战略联盟事业部总经理金肖东介绍。
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郭霆介绍了去年以来,华润医药与辉瑞携手,推动辉瑞在乳腺癌与肺癌治疗领域的四款优质成熟药物下沉到基层市场,为基层肿瘤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多方协同构建全周期健康守护生态
现阶段,包括肺癌、乳腺癌在内的部分亚型逐渐向慢病化转变,患者长期生存催生了肿瘤治疗的新需求,而填补这些需求缺口,仅靠单一主体难以实现。
“提升肿瘤患者诊疗预后与生活质量,需医疗机构、医药企业、患者组织各司其职、紧密联动,构建以患者为核心的高效诊疗生态,真正实现‘从治疗到愈人’。”潘跃银举例说,以乳腺癌患者为例,个体化治疗核心在于高质量的医患共同决策,医生需用通俗语言解释疾病相关信息,同时尊重患者的年龄、职业等情况。
金肖东认为,肿瘤治疗专业性极高,患者需要权威知识、针对性医疗指导及疾病管理服务,辉瑞聚焦临床和患者需求,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赋能患者服务体系,推出一站式肿瘤患者服务方案,助力医患共同决策,实现治疗方案个性化和最优化。
郭霆介绍,华润医药旗下润曜国际打造“专业化学术推广+数字化诊疗服务”双轮驱动模式,构建安全运营体系和高效管理机制;“润小医”平台打造患者关爱服务体系,深化医疗机构院内服务,为肿瘤患者提供便捷的线上医疗服务和全方位用药支持。
肿瘤治疗的终点不仅是肿瘤控制,更是患者长期生活质量的提升,多方协作需将专业诊疗、创新产品、温暖支持无缝衔接,为患者提供从诊断、治疗到康复的“全旅程”守护。
未来,随着创新技术迭代、服务体系完善与协作机制深化,我国肿瘤防治必将实现从“提高生存率”到“追求高质量生存”的跨越,为更多患者重筑健康与希望。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