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色设计到智能制造,“全链条数字化”为铁轨道岔生产注入新动能

2025-09-18 11:12:28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晔 实习生 刘雯静

近日,首列装载37组道岔的列车从南京驶往上海港。这些凝聚着绿色设计和智能制造的产品即将远渡重洋,在马来西亚经济与文化核心区域——巴生谷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推动当地交通发展和贸易往来的重要支撑。

走进位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铁宝桥(南京)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一根根钢轨在全自动生产线上精准流转,经过锯切、锻压、涂装、探伤等多道工序,最终成为一组组高质量铁路道岔。

作为国家绿色工厂、工业和信息化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中铁宝桥(南京)有限公司将绿色设计融入产品全生命周期,以数字化技术重构生产管理模式,实现了环保与效益的双赢。

绿色设计从源头打造低碳产品

如果把铁轨比作轨道的“骨骼”,那道岔就相当于“关节”。列车换轨时,正是因为有了道岔这个线路连接设备,列车头才得以转向,从而引领火车驶入新的线路方向。它虽不起眼,却直接关系列车运行的安全与效率。

作为中国铁路道岔制造的领军企业,中铁宝桥建厂于20世纪60年代,1970年自主研制出“庆九型”道岔,终结了中国铁路道岔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

近年来,中铁宝桥(南京)有限公司引入绿色生态设计方法,着力开发高端化、绿色化、标准化的道岔产品。通过创新减振降噪技术,显著降低列车过岔时的噪声与振动;参与道岔统型研制,增强零部件互换性,提升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适应更高速度与载荷要求;针对高原、重载等特殊环境,成功研制多型号环保道岔,具有无害化、易回收等特性,有效降低用户全生命周期维护成本。

过去,生产制造道岔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中铁宝桥(南京)有限公司积极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体系,从高空俯瞰厂区,成片的光伏电站熠熠生辉,目前该公司已建成3.2MW分布式光伏电站,年清洁发电量达435万KWh。同时,该公司还利用锻压余热进行热处理,大大缩短加热时间,每年可节电20万度。

为了推动清洁生产,仅一项“百米原材下料及自动套裁技术”,就使该公司钢轨原材利用率高达95%,余料及铁屑100%回收利用。而高经济性异型钢轨锻压一体化技术,实现模具润滑废水循环利用,模具寿命提升近一倍,年节水超110吨。

“我们通过UWB超宽带技术打造的智能制造系统,实现了生产全流程的精细化管理。”公司负责人徐光辉介绍,这套系统将能耗控制精确到每个工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2万吨。

智能制造驱动全流程数字协同

在南京公司智能制造指挥中心,数字孪生系统实时呈现着全厂生产态势。通过“厘米级”定位技术,5000余个轨件如同被赋予“数字生命”,各自都有了“身份码”,从原料入库到成品出厂全程可追溯。

“这套系统让库存周转效率提升83%。”公司信息化管理部负责人高苏会介绍,融合DeepSeek与千问大模型的“道岔智能助手”,已累计处理10000余条生产数据,故障预警准确率达92%。

在锯压工段,三维扫描技术与自动化设备上演着默契协作。“360度视觉扫描系统”实现了高温锻件100%无人化检测,使得原材料利用率突破95%。这条获25项专利的智能生产线,将产品交付周期从35天压缩至20天,为全球客户抢占市场赢得先机。

从打破垄断到定义标准,从首组出口到布局全球,该公司秉持“为国造重器”的初心,以“全球谋发展”的战略视野,持续推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和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从莫斯科—喀山高铁的400公里超高速道岔,到雅万高铁的东南亚首条无砟轨道;从非洲首条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到拉美最大轨道交通项目墨西哥城地铁,中铁宝桥的产品已覆盖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近5年海外营收占比突破60%,用实力改写着国际道岔市场格局。

责任编辑:李梦一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