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晔 李禾
10万件服装在江苏常熟验货装箱,四天后就能在菲律宾上架销售。
一大早,常熟市莫城街道劲义词服饰商行负责人陈跃清,来到东飞仓储直通式监管点市场采购作业仓库,清点完一批出口服装和家居用品,通过手机平台填写交易单,就可坐等海外买家收货。
近年来,在市场采购等新业态的加持下,我国各类“小商品”凭借物美价廉等优势行销海外。9月17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团来到常熟市,该市在2019年推出的中小微企业跨境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市采通”(以下简称“市采通”平台),与海关、税务等多个部门联动,以便捷的流程、智能的监管,助力更多常熟小商品闯进全球大市场。
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蓬勃发展,其“碎片化”的外贸新模式给海关等监管部门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将智慧海关要求融入‘市采通’平台建设,协助建立常熟市场采购出口正、负面清单和红黄绿审核通道,落实简化申报、提前申报等便利措施,率先实现市场采购全国通关一体化。”常熟海关监管科科长吴明杰介绍。
今年1—8月,常熟市场采购贸易出口135.3亿元,同比增长29.9%。常熟市场采购货物已实现从全国115个口岸出口全球179个国家和地区。产品主要有玩具、服装服饰、陶瓷产品、家具、五金制品等。
常熟“市采通”平台总经理助理黄晗告诉记者,平台自主研发了数字监装溯源系统。货物装运前,平台监装人员逐一拆箱核对货物与报关单,并即时留存、上传影像资料至系统,由风控人员进行风险甄别。监装过程的所有信息可供常熟海关调取,确保全程透明可追溯。
常熟海关还首创“三环联控”智慧风险防控新模式,在常熟市场采购政府端联网信息平台上搭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模块”“智慧价格风控模块”“伪瞒报风险模块”,利用AI图像识别等技术手段完成监管,做到了实用、适用、管用,有力促进市场采购贸易健康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市采通”平台通过前置监管环节,上线风控模型61个,整理风控数据库21万条,可自动甄别和拦截侵犯知识产权、管制类物品、申报不规范等风险,大大提升海关查验与货物通关效率;累计服务中小微经营主体超2万家,出口标箱超15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