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涪高铁全线控制性工程新方斗山隧道进洞施工

2025-09-18 11:01:51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通讯员 王雪楠

9月17日,沪渝蓉沿江高铁宜昌至涪陵段(以下简称“宜涪高铁”)全线控制性工程新方斗山隧道顺利进洞,标志着宜涪高铁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隧道进入主体施工阶段,为全线早日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宜涪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起于在建的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宜昌北站,线路东起湖北省宜昌市、向西经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重庆市石柱县、丰都县、涪陵区,接入郑渝高铁长寿北站。新建正线全长约47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长江沿岸铁路集团重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方斗山隧道位于重庆市丰都县石柱县境内,全长10660米,由中铁十一局承建,为单洞双线隧道,设计时速 350公里,该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有采空区、煤层、高瓦斯、岩溶及岩溶水、顺层偏压、软岩大变形、岩爆、岩堆、盐溶角砾岩、膨胀岩(土)等不良地质,施工风险高、难度大,是宜涪高铁全线控制性工程。

中铁十一局宜涪高铁项目负责人张光武介绍,面对极其复杂的地质和生态环境挑战,项目团队坚持“技术先行、智能赋能、绿色施工”理念,多措并举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广泛应用BIM+GIS技术进行三维可视化建模,实现施工方案模拟优化与资源精准配置。洞口设立智能信息化控制中心,集成人员定位、瓦斯监测、三维可视化超前地质预报、智能钻爆、智能车辆调度等系统。智能化装备方面,引入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拱锚一体台车、钻锚注台车及混凝土喷浆机等智能装备集群,形成全流程机械化作业链。

据了解,受地质条件影响新方斗山隧道平导需独头掘进五千余米,施工难度大。隧道水头高度达340米,预测最大涌水量达15.2万立方米,突水突泥风险极高,安全风险大,隧道施工实行全工序机械化作业,配备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拱锚一体台车、钻锚注台车等多台大型设备,实现“机械化换人、智能化减人”,大幅减小劳动强度、降低安全风险。仰拱施工采用自行式液压仰拱栈桥、增加仰拱整平机械手,显著提升仰拱及填充施工质量与效率、确保混凝土“内实外美”。

据长江沿岸铁路集团重庆有限公司宜涪指挥部指挥长杨伟东介绍,项目严格落实“少破坏、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的环保理念,洞口边仰坡采用拱型骨架护坡与植草防护,临时边坡以生物防护为主,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施工废水经五级沉淀和污水处理站达标排放,实现清污分流。临建工程秉承永临结合理念,减少临时用地,施工后及时复垦、复绿,全力打造“绿色工地”。

据了解,沪渝蓉沿江高铁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川渝地区与华中地区的高速铁路新通道,极大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对于完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李梦一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