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溪畔春笋”拔地而起

2025-09-18 11:18:17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陆凯 科技日报记者 都芃

9月17日,记者从中建二局华东公司获悉,由该公司承建的安吉未来科技城财富中心项目日前已基本完工。

作为“中国竹乡”——浙江安吉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地标性建筑,该项目以技术创新深挖当地文化基因,打造出“溪畔春笋”的建筑意象,以山水层次呼应建筑错落布局,以春笋造型勾勒建筑形态,借幕墙光影复刻竹林意境,让地域文脉与建筑功能实现有机交融。

为精准还原“溪畔春笋”螺旋上升的灵动形态,项目团队突破传统工艺桎梏。造型塑造上,针对塔楼外立面的曲线肌理,项目创新采用“三角形圆弧转角”定型模板,使混凝土结构曲线与“笋衣”幕墙精准契合,层层递进勾勒“笋节”包裹生长的自然轮廓;精度管控上,为优化照明管线排布与幕墙收口节点的细节处理,全程以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实现全周期可视化管控,通过数字化建模调整,让5000余处异形收口节点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贴合“春笋”细腻质感;安全施工上,面对高空曲面作业技术难题,团队自主研发“骑梁式非标吊篮”,灵活适配高空曲面作业,既保障安全又确保施工精准,最终让“溪畔春笋”的建筑意象从设计图纸落地为现实。

建设中,项目锚定“两山”理念,以“绿色化、低碳化”建造理念,借助技术创新和生态设计,让“溪畔春笋”成为人与自然共生发展的生态载体。

为破解施工扬尘难题,项目团队创新应用“五层立体抑尘”技术:实现从基坑开挖源头控尘、主体施工过程降尘,到装修阶段精细抑尘,同步配套运输动态抑尘与场地绿化长效抑尘,形成全场景、全周期抑尘网络,让“春笋”全程“洁净生长”。

生态功能上,项目融合“海绵城市”理念打造“雨水花园”:通过科学地形塑造、透水材料与乡土植物配置,让雨水自然滞渗、净化、循环,既补充了地下水,为绿植提供天然灌溉,减少人工补水,又削减了暴雨地表径流,规避污染,将雨水从“环境负担”转为滋养空间、服务人居的“生态资源”。

此外,项目打破地面绿化局限,以“生态向上延伸”思路,在建筑高空构建“垂直生态绿岛”。高空绿植如“空中绿肺”,可为高层办公区净化空气、调节微气候;屋顶的光伏板则将阳光源源不断转化为清洁能源,为园区智慧系统供能。

作为安吉“两山”未来科技城首批启动项目之一,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3万平方米,地上由14栋塔楼构成,集商业、办公、科创研发、金融保险等功能于一体。未来,这座多元综合体将成为安吉绿色发展与创新升级的核心引擎,书写城市发展新篇章。

(受访单位供图)

责任编辑:李梦一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