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载攀高逐浪行——写在三峡升船机通航九周年之际

2025-09-18 15:25:1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李佳圆 科技日报记者 何亮

9月18日,晨曦微露,三峡升船机此刻处于特殊的“忙碌”中——2025年计划性停航检修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工具碰撞声与机械运转声交织共鸣,谱成一首充满工业质感与劳动温度的交响曲。这是献给三峡升船机九周岁生日最动人的礼赞。

2016年9月18日,三峡升船机在万众瞩目中开启试通航,与三峡船闸联合形成了“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的通航格局。九载寒暑,这座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运行维护难度最大的升船机,已安全稳定运行近5万厢次,累计通过船舶超过3万艘次、货物近200万吨。2025年入夏以来,三峡升船机总客运量突破200万人次,8月单月客运量更是创下8.99万人次的新高,“坐电梯看三峡”成了全球游客追捧的网红体验。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创新基因的持续迸发。三峡升船机管理单位从五大研究方向开展科研攻关,广泛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截至目前,升船机管理处共取得48项发明专利、37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发表论文150余篇,钢丝绳自主爬行检测机器人、智能运维平台等400余项科研成果应用于升船机运维实践。

“三峡升船机设备的运行效率较运行初期有很大提升,现在过厢平均历时只要50分钟。”谈起设备的蜕变,技术人员汤伟毕脸上满是自豪,“这些年我们跟着设备‘摸爬滚打’,停机故障率一年比一年低,2024年更是降到0.7%,创下历史新低,当初我们怕出岔子的‘新兵蛋子’设备,硬是被我们练成了能扛住高负荷运转的‘钢铁老兵’。”

自2011年起,中德双方建立了升船机领域技术交流合作机制,随着交流的深入,德方也开始从中方的技术创新与高效运维方案中探寻优化路径。

三峡升船机的国内“技术辐射力”同样耀眼。2021年10月以来,升船机管理处陆续承担了贵州乌江沙沱、思林、构皮滩等5座升船机的技术支援服务工作,累计派遣21批次87人次技术人员,输出三峡经验和技术成果,助力乌江通航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三峡通航管理局供图)

责任编辑:孙莹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