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张建新 栗雅婷 马博文
21日发布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工程教育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完成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中国工程教育规模居世界前列,整体实力在世界第一方阵中靠前。
2025国际工程教育发展会议当日在天津召开,会上发布了《工程创造世界 教育引领未来——国际工程教育发展报告》。该报告由全国新工科教育创新中心、天津大学编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中国多所高校参与了编写工作。
21世纪以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新能源、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飞速发展,标志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报告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教育部增设了碳储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等工科本科专业71个,这些专业大多与新兴技术紧密相关,面向未来产业需求。
报告显示,2012至2022年十年间,中国工科本科毕业生人数增长了31.6%,工科博士毕业生人数增长了23.2%;每百万人就业人口研究与开发(R&D)人员数量,从1014.3人增加到1584.9人,增长了56.2%。
在规模优势基础上,中国工程教育正着力提升质量与内涵。报告介绍,中国构建了“项目-学院-基地”三级创新体系,设立未来技术学院,瞄准未来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培养未来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并与科技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形成覆盖传统工科与新兴交叉学科的完整培养生态。
“工程呼唤工程教育,工程教育要响应工程的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柴立元表示,中国的工程教育在全球具有引领性,未来中国工程教育将继续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聚焦国家重大工程,助推未来产业发展。
国际工程联盟主席伊丽莎白·泰勒表示,中国一直是国际工程联盟中非常活跃的成员,在工程教育和产业发展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随着国际工程合作对话走向多元,中国正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量,以更加包容的方式引领复杂议题的协商与解决,为全球发展注入新的智慧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