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粮于技 迎丰年丨陆海接力优化水产养殖

2025-09-23 10:12:59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宋迎迎

日前,在山东烟台长岛南隍城岛离岸78公里处,一尾尾许氏平鲉在“经海001号”深远海坐底式智能网箱内翻腾跳跃。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养殖事业部经理吕建国站在岸边告诉记者,这批鱼首先在陆基工厂化车间进行苗种早期培育,后转运至近岸小网箱进行苗种中间培育,长至一定规格后,再搬至“经海001号”进行养殖。

“经过12个月的陆海接力养殖,目前最大的鱼达到1斤重,多数已经达到了上市标准。本次养成的鱼预计有500吨以上,目前已预售一空。”吕建国说。

许氏平鲉对养殖水域水质、水温、光照等条件要求高,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若管理不当,便会影响养殖效率与成鱼品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联合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探索的深远海陆海接力养殖技术,破解了这一难题。

“深远海陆海接力养殖技术,就是在陆地—近海—深远海进行接力养殖,形成陆地工厂育苗、近海网箱培育大规格苗种、深远海养殖设施养殖成品的技术模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徐永江介绍,该技术极大缓解了近海养殖压力,提高了养殖成活率,缩短了养殖周期,提升了品质。经过陆海接力,斑石鲷、黄条鰤等鱼类在深远海养殖条件下的生长速度,比在传统工厂化车间养殖条件下的生长速度提高20%以上,总体效益提升25%以上。与传统近岸小网箱养殖相比,该模式大幅节约成本,综合效益提高30%以上。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关长涛介绍,该技术适用于目前我国海域所有类型的深远海养殖设施,包括工程化围栏、深海坐底式智能网箱、桁架式网箱、养殖工船等。目前,该技术已在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地的深远海养殖区应用。“近3年来,黄渤海区、东海区、南海区示范深远海大型设施,通过陆海接力模式养殖花鲈、许氏平鲉等鱼类1300余万尾,养殖成活率在92%以上,经济效益累计超5亿元。”徐永江说。

“深远海陆海接力养殖技术有利于近海水域环境保护和资源养护,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关长涛说,这一模式带动了种苗、装备、饲料、加工、物流等行业的发展,形成新的养殖产业链条,为我国深远海养殖提供了“养什么、怎么养”的技术方案,也为海水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责任编辑:聂慧敏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