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陈曦 通讯员 于凌云 刘晓艳
9月22日,在天津大学举办的“高等学校工学课程教材高质量建设国际研讨会”上,《数智时代工学教材建设“双百”行动计划》正式发布,“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智能体”同步亮相,旨在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学教材体系,推动新工科建设持续深化与跃升。
据了解,《数智时代工学教材建设“双百”行动计划》计划联合全国高校、科研机构及产业界力量,重点打造两类教材:一是100本“赋能”教材,即通过数字化技术重构教材形态、功能与传播方式的数字教材;二是100本“融合”教材,即推动工学知识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适应未来需求的交叉融合型教材,以此构建特色化、智能化、国际化的高质量教材体系。
同步发布的“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智能体”,集成智能问答、资源检索、AI工具调用、政策查询等功能,将为基地的科学研究、项目管理、资源建设与国际合作提供智能化支持,标志着基地在教材数字化转型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据悉,2024年,天津大学获批建设“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高等学校工学教材研究)”。本次研讨会是“2025国际工程教育发展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议期间还召开了国家工学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学术委员会章程》和《2025—2029年重大研究项目选题指南》,为基地未来五年的学术研究与教材建设奠定了制度基础与方向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