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记者23日获悉,我国首个“新能源+重载铁路”融合供能系统——国家能源集团包神铁路“网—源—储—车”协同供能系统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这一系统成功实现新能源发电与铁路供电的深度融合,为轨道交通绿色用电提供了新方案。
我国西北地区阳光充足,非常适合发展光伏发电。而轨道交通用电量巨大,约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2%。如何将太阳能安全稳定地用于铁路运行,包神铁路集团进行了新的尝试。
据介绍,该系统采用“传统电网+光伏发电”并行供电的方式。当火车运行时,光伏发电系统产生的电能经过智能调节后,汇入铁路供电网络。系统中还配备了储能设备,在太阳能发电过多或列车制动时,可将多余电能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时再释放使用,实现“削峰填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目前,包神铁路已完成6座牵引变电所和1座分区所的升级,建成覆盖303公里的协同供能示范工程。该系统可实现光伏发电接入铁路电网、回收利用制动能量、平衡用电负荷等功能。
项目投入使用后,预计每年可提供740万度绿色电能,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22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800吨。
项目负责人、西南交通大学高仕斌教授表示,该项目通过将新能源接入牵引供电系统,实现新能源与轨道交通深度融合,让“三北”地区丰富的新能源找到了更多消纳空间,为轨道交通这一耗电大户探寻到了新的降碳路径,是轨道交通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一次重要探索与尝试。
(国家能源集团包神铁路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