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通讯员 李辰 王伟
近日,记者从中铁六局获悉,该局天津公司混凝土专业项目部创新运用数字技术与新工艺,在滨绥铁路K316+003隧道(敖头明洞)进出口安全隐患治理工程中,提前完成T梁架设任务,为这座运营近40年的“老隧道”筑起安全屏障。
始建于1987年的敖头明洞,受风雨侵蚀与地质条件变化影响,进出口出现山体风化、岩体松散问题,落石风险直接威胁铁路行车安全。为高效消除隐患,项目团队以科技为核心,打造“数字化诊疗方案”。
在施工前期,团队构建敖头明洞精细化BIM模型,将隧道几何信息、材料属性、病害数据全面集成,以此为基础完成方案设计与施工模拟,实现施工全过程“可视化预判”。针对不同风险区域,项目采取差异化治理措施:在隧道进口段架设29片T型梁,每片梁长18.6米、最重达40吨,用于明洞接长防护;创新定制28片T型梁缝钢板,以“乐高积木”式拼接嵌入梁缝,杜绝杂物掉落影响行车;在出口段对131米山体实施削坡作业,并修筑三层防护平台加装防护网,构建多层次立体防护体系。
面对复杂地形与既有线施工的高安全要求,项目团队多管齐下保障施工精度与安全。通过无人机巡检精准定位架梁位置,架梁过程中安排专业人员对纵梁、挡块的位置、尺寸、间距、标高进行反复测试,同时严密监控架设数据,确保每一片T梁精准到位。最终,团队仅用四个II级封锁点便完成全部架设任务,较原计划节省三个封锁点,大幅提升施工效率。
作为连接哈尔滨与中俄边境城市绥芬河的百年铁路,滨绥铁路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对俄铁路运输通道,也是我国中欧班列“东通道”的关键口岸。此次敖头明洞隐患治理工程的阶段性完工,不仅彻底消除了山体落石隐患,更强化了滨绥铁路的运输安全保障能力,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坚实动力。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