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科技助力“天府粮仓”焕新颜

2025-09-24 10:26:5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刘侠 通讯员 杨雯

近日,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1500亩水稻全部收割完毕,专家现场测产平均亩产达877公斤,超高产田块突破900公斤,成为新时代天府粮仓建设再创佳绩的一项标志性成果……3年来,四川农业大学以科技为笔、以田野为卷,书写了一份沉甸甸的“粮仓答卷”。

记者了解到,3年来,四川农业大学选育并通过审定的动植物新品种达235个,其中27个入选四川省主导品种。超级稻“宜香优2115”连年稳居西南水稻推广面积第一,“川康优2115”实现机插栽培百亩单产新突破;高抗条锈病的小麦新品种“蜀麦1958”交出了平均亩产656.48公斤的亮眼成绩单,刷新了长江上游小麦单产纪录;玉米“川单99”连续4年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是近年西南地区育成品种推广面积及市场影响力最大的玉米单一品种,“优迪899”刷新西南地区玉米品种转让纪录,已推广种植面积200余万亩,2024年通过国家审定的“荣玉889”,以788公斤的平均亩产成为近年来国家统一试验中少有的超高产玉米新品种。

而今年,良种选育加速又添助力。四川农业大学兰海教授团队发布的国内首款玉米智慧育种大模型“西南种芯-V1”及专用芯片“XNY-1000”,将育种周期缩短50%,预测准确率最高达82.5%。

在眉山市仁寿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田里,玉米挺拔、豆荚饱满。这项由四川农业大学杨文钰教授率团队研发的技术,推广至全国2033万亩,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目前,四川大豆播种面积已突破800万亩,跃居全国第三。

同时,在眉山东坡永丰科技小院,创新的“研试验推用”一体化模式,正有效驱动水稻“一优两高”发展。依托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这里正开展水稻高产优质高效机理研究,研发杂交水稻精准条播机插秧技术、水稻“基缓追速”侧深施肥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等;建立四川省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平台,每年中试品种60个以上,筛选出“川康优6308”等主推品种6个;开展配套栽培技术验证20项,集成创新5项核心技术。

“只要你们有新技术出来,只管放到我这里试用。”站在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自家稻田边,种植大户万富旭对四川农业大学水稻品质生理与机械化栽培团队成员陈勇副教授满是信任。

为推动水稻新技术在大邑落地,该校科研团队与当地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协同推广机制。通过专家大院和覆盖全县的10个协同推广站,整合省市县推广系统资源,形成“技术专家+推广专家+种植主体”的紧密联动,随时解决生产问题。目前,大邑县水稻生产基本实现全域全程机械化。

 

责任编辑:李梦一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