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9月19日,“人工智能+医疗装备”研讨活动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现场,20余位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一线专家围绕相关议题交流研讨,活动由浙江大学教授吴健任执行主席、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何晶晶任学术秘书。
主旨报告环节,吴健以“多模态医学大模型统一理解与临床应用”为题,分享团队所建多模态医学大模型Med—Omni的最新进展,该模型支持文本、2D/3D影像、视频等多模态理解与推理,为医疗AI统一架构及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联影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詹翊强则聚焦“生成式技术在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解读生成式与鉴别式模型区别,并展示其在病历辅助书写、智能MR提速等场景的应用成果。
自由发言环节,专家围绕数据标准、模型评价等话题深入探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皓主任从临床视角提出,性能评价应落脚临床可用性,建议增设“功能体验”环节;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陈慧军指出,生成式数据评价核心是提升模型性能效果,需警惕AI生成数据的对抗攻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牛学刚研究员强调要关注脑机接口等技术的伦理风险。专家一致认为,多学科交叉是人工智能医疗装备创新核心路径,需加强跨学科协作与产学研攻关,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建立数据质量规范、多模态模型评价体系及临床应用验证机制,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后,专家组赴联影智能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实地考察,了解智能影像、大模型最新成果与应用案例,以及国产智能医疗装备发展历程。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中国检验检测学会主办。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