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近日,国内最大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正式投入运营。
据了解,该训练场占地超万平方米,年产数据量超600万条,不仅是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关键落子”,更提供了“北京样本”,将加速机器人“具身大脑”进化,推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等场景规模化应用,为万亿级产业奠基。
训练场位于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由石景山区政府牵头,联合区属产业公司、北京银保产业园及乐聚机器人共同运营。政府整合政、产、学、研、金五方资源,响应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解决行业数据短缺痛点。场内1:1还原工业智造、智慧家庭等四大类16个细分场景,覆盖中兴智能生产线、一汽汽车车间等真实作业环境,仿真程度国内领先。
身高1.66米的“夸父”人形机器人是训练主力,借助VR设备、动作捕捉系统,掌握空箱回库、物料分拣等20余项原子技能,执行成功率超95%。训练场数据源于真机运行,通过“采集—清洗—标注—导出”流程及三重质量评估,单条合格率达99%,还将与苏州、济南等地训练场联动,形成全国数据中枢,月数据产能预计达5000小时。
此外,训练场构建“训练+应用+孵化+科普”四位一体生态:提供具身语料与数据交易服务,联合科研机构优化机器人“具身大脑”,通过产业基金孵化初创团队并举办挑战赛,同时培育新型技能人才、开展研学。其全流程标准化数据体系,可直接支撑通用型机器人模型训练,助力产业标准化发展。
该训练场的投用,标志着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未来,随着机器人“毕业上岗”,将进一步服务千行百业,推动智能生活落地。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