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擎”机器人百米高空“穿针引线”  20分钟消除特高压线路隐患

2025-09-25 11:57:28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杜袁天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快看!那上面有个‘机器人’在走钢丝!”9月25日,上海青浦区练塘镇的一处输电铁塔下传来阵阵惊呼——全国劳模、国网上海超高压公司输电专业工程师何冰团队研发的“天擎”特高压输电线路作业机器人,正稳稳地站在1000千伏安塘线导线上,用机械臂将一根2毫米细的销钉精准插入4毫米的销孔。从“就位”到“收工”,全程仅用20分钟,就消除了一处可能引发线路故障的安全隐患。

你知道吗?安塘线可不是普通的输电线路。作为国内第二条1000千伏特高压双回输电线路,它是“外电入沪”的“电力高速路”,单日送电负荷能达到上海最高用电负荷的近十分之一,相当于给数百万上海家庭供电。不久前,输电运维人员发现这里的导线上有个销钉脱落了——这可不是小事,一旦脱落,可能导致铁塔部件掉落、导线断线,后果不堪设想。

为啥让机器人来消除隐患?因为它比人工更稳、更安全。据悉,“天擎”机器人是何冰团队根据上海主电网实际需求,历经两年首创研发的智能装备。在今年7月的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它曾作为国家电网展馆的主力展品之一亮相登场,受到国内外专业人士的高度关注。

“天擎”机器人的“眼睛”是由激光雷达、深度相机、可视化摄像头组成,百米高空的微小缺陷都逃不过它的“法眼”;四个导轮则是它的“腿”,能在导线上“健步如飞”;“手臂”则是自带风速和力反馈传感器,八级大风里也能保持毫米级操作精度。最关键的“大脑”能通过AI算法自动识别缺陷,比传统人工识别更精准。

在作业现场,只见它先坐“无人机专机”被送到导线上,然后自主“行走”到隐患点,全程零人工登高——彻底告别了传统带电作业的高危风险。

“上海电网是‘世界观察中国电力的窗口’。”何冰骄傲地说,“‘天擎’从实验室到在电网中成功应用,经历了无数次试验优化。现在它能稳定识别缺陷、精准作业,未来还要挑战‘长江大跨越杆塔’‘极端灾害天气’这些更复杂的场景。”

特高压输电线路作业机器人的成功应用,进一步提升了上海电网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相信未来将更多应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技术,确保城市可靠供电,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责任编辑:冷媚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