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9月24日,“文旅短剧活力城市指数”(以下简称指数)开题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该指数将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大众电影》杂志社、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与新霞客文旅平台共同发布,旨在通过科学评估体系,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战略实践提供数据化支撑,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创新发展。
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何天平就指数的初步框架与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介绍。该指数拟围绕“短剧产业活力”“文旅融合效能”“城市传播力”“政策与环境支撑”等多个核心维度构建评估模型,并设置一系列可量化、可对比的一、二级指标。评估体系不仅关注短剧本身的产量、流量与商业价值,更将深入探究其对城市形象塑造、旅游消费拉动、文化传承创新以及相关产业集聚效应的实际影响。
在专家论证环节,与会嘉宾积极建言,围绕指标权重分配、数据采集可行性、去伪存真反映实效及如何真实体现“文旅”与“短剧”深度融合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大众电影》杂志社社长郑阳表示,短剧作为一种新兴影视形式,为电影文化与文旅产业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该指数应成为行业“风向标”,既表彰优秀案例、树立行业标杆,也能为城市文旅发展提供诊断工具,并能为市场投资与创作方向提供参考依据。
文旅短剧大荟项目负责人刘煊岐透露,该指数是文旅短剧大荟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研究成果预计于今年年底举办的首届“文旅短剧大荟”上正式发布,届时将首度揭晓“文旅短剧城市发展活力榜单”“文旅短剧活力榜单”等。
指数的发布,有望为各城市提供一个审视自身文旅短剧发展水平提供新的视角,进一步激发“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乘数效应,为新时代城市文旅产业的创新与升级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