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9月23日,在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中国鲸豚监测和保护技术”边会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联想集团携AI智慧鲸豚保护项目亮相。项目不仅展示了长江江豚保护成果及最新进展,还分享了保护技术首次出海的实践经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第六届国家委员会主席许智宏表示,水生生物保护比陆生生物保护的难度更大,当下开展的研究和探索所积累的鲸豚保护经验具有普遍意义,希望未来可以复制到全世界大江大河之中的更多物种。突破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不仅要靠一线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还需要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努力。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执委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表示,得益于长江十年禁渔等政策支持、迁地保护等措施落地,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实现了历史性止跌回升,为世界濒危物种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样本。“我们与联想集团一同开展的长江江豚系列保护实践,让大家看到了前沿科技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中的更多应用可能。我们欢迎也期待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将长江江豚的保护经验带到更多、更远的地方。”王丁说。
长江江豚采取自然保护、迁地保护、繁育保护和离体保藏同步进行,自然种群止跌回升,迁地种群稳定增长,形成了一套可向近岸小型鲸豚保护复制推广的经验,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中国力量”。
作为最早一批加入智慧江豚保护的企业之一,联想集团已在技术赋能、公众参与、国际协作与技术出海三个层面展开深入探索。比如,在技术赋能层面,联想集团依托自身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智能设备能力,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指导下,与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以及多个保护区合作,开发并落地了江豚智能监测平台,同时创新引入具身智能六足机器人等先进设备,用于复杂环境下的数据采集与监测。下一步,联想集团还将继续深入探索AI影像识别与追踪、水下声呐数据分析、生成式AI模型等前沿技术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