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张一博
近日,2025年度湖北科技服务民生项目——科技惠农下乡行暨科技人才培训活动在武汉举办。
该活动以“线下集中+线上直播”形式,现场培训近200名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吸引湖北省超2200人次在线同步学习,将乡村振兴理论与实用技术送到基层一线,为湖北农业科技创新服务注入新活力。
现场,专家理论与技术授课紧扣“三农”现实需求。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桂华教授以《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为题,结合湖北乡村发展实际,从城乡关系、乡村振兴战略与策略、农业与农民问题、乡村治理现代化问题等多个维度,深入浅出解析乡村振兴的路径方向,为农业科技工作者进一步锚定了乡村振兴服务重点。
针对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业内专家邓兵、祝菊红分别围绕《畜禽粪污高效安全资源化利用》和《番茄集约化嫁接育苗技术》进行讲解,将实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让线上线下参训人员“学得会、用得上”。培训工作相关负责人说,科技服务民生项目不是“一锤子买卖”,需要持续跟踪服务对象需求,从服务质效上提档升级。同时要提炼基层一线科技服务经验,将“个体智慧”转化为“集体财富”,推动科技服务好典型、好做法与好模式全省推广。
今年以来,湖北省科技厅围绕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与技术下沉,已通过省级专场活动、节气科技直播、省市县三级惠农下乡以及科技人员点对点服务等多种形式,构建起“理论+实践”“线上+线下”“课内+课外”“集中+分组”的立体化培养服务体系。截至今年9月,其已累计培养培训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农技推广人才1.26万余人次,为农业强省、科技强省建设夯实人才根基,也让更多先进技术扎根田间地头,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力量。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