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晔
9月20日,一场以“2025科技创造健康生活”为主题的公众开放日活动在江苏省农科院热闹开张。本次活动以一粒种子为起点,用“科技+成果”串联起农业科普、成果展示、产品展销等丰富多元的农业科技体验:现场特别设置了成果展示、农业科普和产品展销等多个区域,集结了来自全国9家省市农业(林)科学院的“王炸”科技成果。
在活动现场,一批“十四五”农科系统高精特新成果正如火如荼展出:香味扑鼻的南粳系列米饭、形形色色的外来入侵生物标本展、散发自然清香的柠檬草香包、环境友好的系列新型肥料、方便快捷的农产品快速检测、肉质鲜嫩的风味烧鸡、软糯香甜的甘薯“周边”、迷你可口的西瓜、营养健康的大麦茶、四青作物和扬麦系列产品……每一件展品都是从实验室走向农业产业的生动实践,它们让高精尖的农业科技变得可观、可感、可触。
除此之外,市民还能在现代化智慧农业场景中享受一站式智慧寻梦奇妙之旅,智能灌溉系统实现精准滴灌、虫情监测实时预警、无人机巡田高效便捷、大闸蟹智慧养殖科技感十足、植物工厂四季丰收在望、升降补光模拟自然节律、农事作业车尽收眼底,更有能源智控系统全程护航,以绿色科技为笔,勾勒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图景。
在“基因银行”江苏省种质资源库内,室内大屏同步播放着科普视频,这里珍藏着超5万份的水稻、小麦、大豆等种质资源。专家手持实物,向观众讲述着“种质‘芯片’守护着国家粮食安全”的故事。从一粒看似普通的种子,到串联起育种、科研、生产的农科“盛宴”,种质资源正是背后不可或缺的核心纽带。它用独特的“遗传力量”,默默守护农业创新的根基,为国家粮食安全稳稳托底。
在智能装备区域,多种现代化农机农具与设施装备集中亮相。从深耕土地的耕作机械到精准播种的农具,从智能高效的收割设备到配套的设施器械,一应俱全。这些往常出现在广袤田野中的“大家伙”,此时变成了小朋友们触手可及的“大型科技玩具”。
一旁的科普展板区也是“干货满满”的打卡点!这些展板用可视化的“语言”,破解了深奥的农科“密码”,将省农科院聚焦专业领域的深耕突破和立足区域特色的精准服务娓娓道来,让市民一眼看懂各科研团队的“拿手绝活”。
“近年来,我院结合四季时令和农时农事,先后举办了20余场主题各异的开放日活动,超10万名市民走进农科院。”江苏省农科院党委副书记黄俊说,在全国首个科普月,该院以“科技创造健康生活”为主题举办了此次开放日活动,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量身打造了集成果展示、农业科普、互动体验、产品展销于一体的全链条互动模式,力求实现科学知识的精准滴灌和科技魅力的充分彰显。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