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巴村里话丰收

2025-09-25 18:34:4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蕴

9月23日是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关巴村的田野上,旋耕机轰鸣驶过金黄大地,农机手马志袁稳稳把着方向盘,身后翻起一排排黝黑油润的泥土。

“马书记快来看,这地翻得够松吧?”马志袁停车朝田埂边喊道。驻村第一书记马承明挽起裤腿走进地里,抓起一把新土在手中捻开闻了闻:“真香!土松了,地就‘活’了。”

马承明是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选派到关巴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自2023年6月到任以来,他走遍全村农户,倾听心声,逐一落实帮扶举措。关巴村地处黄河谷地,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有利于各类农作物生长。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务工,村里的土地渐渐面临“谁来种、怎么种”的现实难题。

“我们不仅要解燃眉之急,更要带领大家种好田、多打粮、增收入。”马承明说。在他的提议下,经与村“两委”反复讨论,最终确定了“农田耕种走机械化”的路子。经过对接和协调,去年夏天,由国网青海电力扶贫资金捐赠的翻转犁、旋耕机等八类崭新农机具开进了关巴村。为了确保这些设备真正用得好,村里专门设置了两个农机公益岗位,马志袁就是其中一位农机手。

“以前耕地得从外请师傅带设备来,现在村里有了自己的农机,这台旋耕机半天就能耕二十多亩。”马志袁算起经济账:机械化耕作让每亩地的种植成本下降了近一半,今年趁着农时,他把去年荒着的2亩地也种上了冬小麦。“马书记说,明年村里还要添收割机,从种到收都能自己搞定。”马志袁说。

农机帮扶只是马承明驻村后实施的一项帮扶举措。防返贫排查和监测帮扶才是现阶段驻村帮扶的工作重点。为此马承明和村“两委”建立起常态化排查与帮扶机制,持续关注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群体,开展精准监测和帮扶。村民马大吾德由于夫妻长期患病,儿子在外打工,一家七口属于村里重点关注的边缘易致贫户。“村里有现成的棚圈,帮助发展养殖再合适不过!”马承明看准这一点,研究政策、奔走沟通,不仅为他们家申请到了最高标准的低保政策,还成功争取到了专项养殖补贴。

9月初,马大吾德一家20只待产的藏羊在棚内安静吃草,预计半年内陆续产羔,“等羔羊出栏,还能申请出栏奖补呢!”马大吾德言语里充满着喜悦。如今他每日将羊圈打扫干净,听着羊儿“咩咩”的叫声,心里格外踏实。“有了这些羊,往后日子更有盼头。”

临近供暖季,关巴村家家户户都在为过冬做准备。为进一步改善村居环境,今年,马承明积极争取扶贫资金推动清洁取暖项目实施,为全村194户村民每户都安装两铺电热炕。

“以前冬天半夜总要添煤加柴,烟熏火燎还不安全。现在手指一按,热乎一整夜!”村民马二乙布拉是村里首个安装电热炕的示范户,他逢人便夸电热炕的好处。当前,村里的电热炕项目安装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预计十月中旬全部安装到位,关巴村将迎来第一个清洁、低碳、温暖的冬天。

黄河水在远处静流,新翻的土地散发清香,屋顶炊烟袅袅。电炕、羔羊、农机等一个个温暖画面,正汇聚成关巴村今秋最动人的丰收图景。

责任编辑:李梦一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