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妍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色彩鲜艳的潮玩布偶,造型俏皮的创意沙发,还有两只可爱的猫咪逡巡其间。这个充满创新与创意氛围的空间,是位于上海杨浦区创智天地的“V聚场”——杨浦区建设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的首个落地场景。这儿集聚了数十家创作主体,包括诸多粉丝百万、千万级的“大V”。
V聚场是杨浦区近年发展创新力的一个生动例子。“‘十四五’期间,杨浦区数字经济连续多年呈现两位数增长,税收占比超四成,营收规模占比超六成,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杨浦过去由‘杨树浦’得名,今后杨浦将以‘杨数浦’闻名。”在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主题杨浦区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杨浦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海鹰说。另一个体现杨浦区增长动能创新转型的例子是“两个1/5”——上世纪杨浦区曾创造了全市1/5工业产值,而就在去年,杨浦区贡献了超3200亿元的信息服务业营收,亦占全市1/5。
杨浦区委书记薛侃介绍,2023年杨浦区提出聚焦强化“创新四力”,即科技创新策源力、创新产业竞争力、创新生态生长力、创新环境吸引力,迄今已取得诸多成就。
在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力方面,杨浦区一手抓原始创新,持续深化与所在地高校院所的合作,建设基础研究先行区和原始创新高地;另一手抓科技创新转移转化,共建一批产学研用相协同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催生出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十四五”以来,有18项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和超四成市级科学技术奖在杨浦区产生。
在激发创新生态生长力方面,杨浦区持续促进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如加快建设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核心区,区域内的两院院士、海外高层次人才数量位居全市前列。杨浦区还主动承接上海建设全球技术交易枢纽的重大任务,如上海技术交易所成立五年来,累计进场交易技术成果1.4万余个,技术交易金额达到760亿元。
在提升创新产业竞争力方面,杨浦区着力构建形成“1+2+3+4”的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主导,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两个重点方向,推动建设在线新经济、智能制造、创意设计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前瞻布局科技服务、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绿色低碳四大新兴产业。如今,杨浦区已集聚一大批数字经济企业,包括了多家互联网“大厂”“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彰显创新环境吸引力方面,杨浦区在简化行政审批、规范行政执法等方面累计推出实施了734项改革举措;同时结合城市更新,加快升级城区功能形态,打造了包括V聚场在内的一批兼具“烟火气和书卷气”“人文景和科技流”“时尚风和国际范”的科创社区、街区和园区。
据悉,2020年—2024年,杨浦区百强企业区级税收总量由30.11亿元增长至62.94亿元,增幅达109%,入围门槛由区级税收560万元增长至1454万元,增幅达160%。
杨浦区仍将在发展创新力的道路上持续前行。周海鹰说,未来,杨浦区将以复兴岛联动黄浦江两岸,建设低成本、快创新、开放式的“超级孵化器”;重点探索深化环高校国际创新人文社区更新试点,打造以高校为母体、多要素耦合互动的脐带式创新社区,让更多的创新种子在杨浦区成长为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