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9月27日3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H星(以下简称H星)发射升空。作为风云极轨气象卫星“下午星”家族的新成员,H星将接替已“服役”近8年的风云三号D星在轨业务,在确保极轨气象卫星全球成像和大气垂直探测核心业务基础上,强化地球系统多圈层数据获取能力,进一步提升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能力。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主任、风云气象卫星工程总设计师王劲松介绍,我国近地轨道气象卫星采用多星组网观测,以获取全球时空完整分布的探测资料。目前,中国是全球唯一同时业务运行晨昏、上午、下午、倾斜四条近地轨道民用气象卫星的国家。风云三号H星将承担“下午星”监测任务,并与在轨的“上午星”风云三号F星、“黎明星”风云三号E星、“降水星”风云三号G星组网观测,以更加稳定、更高质量的运行状态为气象核心业务提供坚实数据产品支撑。
H星装载的9台有效载荷配置和性能指标均达国际先进水平,包括全新研制的高光谱温室气体监测仪Ⅱ型,升级改进的广角极光成像仪Ⅱ型以及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等7台继承性载荷。其中,高光谱温室气体监测仪Ⅱ型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百公里幅宽高光谱全球温室气体监测,通过对近红外到短波红外的四个谱段大气吸收谱线精细探测,可获取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的柱浓度数据,实现全球范围内高精度温室气体探测,为全球气候变化监测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强力支撑。广角极光成像仪Ⅱ型具备极地广域极光成像和沉降粒子浓度探测能力,光谱覆盖谱段140nm—180nm,可进行极光强度和范围实况预报,以及极区沉降粒子现报,实现磁暴预报、磁层亚暴预报、极区电离层天气预报等。
H星投入业务运行后,将提供云辐射类、海表类、陆表类、大气参数类、大气成分类、空间天气类等6大类70个产品,可保障气象领域核心业务,满足空间天气预报和保障服务的需求,提升我国在全球数值天气预报、全球气候变化监测、生态环境监测和综合防灾减灾等领域的能力与水平。
截至目前,我国共发射22颗风云气象卫星,9颗在轨运行,持续为全球133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数据产品和服务,为全民早期预警中国方案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