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都芃
9月27日,《2025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
《报告》显示,2025年广东区域创新能力依然保持第1位,连续9年居全国首位;江苏排第2位,北京排第3位,浙江和上海分别排第4位和第5位,前5位较上年没有变化。进入前10名的省份还有山东、湖北、安徽、湖南和重庆。其中,重庆上升4位跻身全国前10位。
自1999年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已经连续26年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组长柳卸林说,2025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分析基于2023年的统计数据,区域分布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一是整体创新格局趋于稳定,部分追赶省份进步明显;二是领先格局基本稳定,2025年区域创新能力得分依然呈现明显的梯队性;三是追赶地区的差异性和排名波动依然较大,部分地区创新驱动发展取得较好成效;四是不同省份创新实力、创新潜力和创新效率差异较大,大省大市在创新实力方面依然占据优势;五是科技指标增长明显,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不断增强。
从排名前10位的地区来看,2025年广东、江苏、北京、浙江、上海和山东的区域创新能力综合得分在40分以上,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湖北、安徽和湖南得分在30分以上,具有一定竞争力。从创新能力相对得分的动态变化来看,广东在经历高速发展后,领先优势开始缩小,其他领先地区大多呈现追赶态势。其中,江苏、浙江、上海和山东进步较为明显。山东排名第6位,但与前5位有差距。湖北超越安徽,走出疫情的冲击。重庆排名第10位,但分值差距较大。
从排名变化情况看,2025年排名上升的地区有10个,分别是甘肃、重庆、内蒙古、云南、河北、新疆、湖北、河南、海南和宁夏。其中,甘肃排名上升5位,创新转型效果明显;重庆、内蒙古和云南均上升4位,中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取得较好成效。河北和新疆均上升2位,新疆进一步延续上年上升趋势。2025年排名下降的地区有11个,包括黑龙江、陕西、广西、山西、江西、贵州、安徽、四川、辽宁、吉林和青海。其中,黑龙江下降5位,创新排名持续下降的态势尚未扭转;陕西和广西均下降4位,山西下降3位,江西和贵州均下降2位,中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依然面临困境。
《评价报告》显示,2025年全国区域创新的格局更加稳固,梯度下降的态势更加明显,同类型地区间差距越来越小。具体来说,东部领先省份优势明显,中部地区略有调整,东北地区有分层(如黑龙江明显落后)、西南、西北地区仍需要追赶,排名变化依然较大。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成员高太山说,技术迭代越来越快,对产业、企业的冲击加大,对政策、制度的创新要求越来越高。科研的范式、创新的范式发生变化,如AI带来的颠覆性变革很多,对科研基础设施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对人才知识结构也提出了很大挑战。在创新资源约束趋紧的情况下,培育新质生产力,地区间竞争更加激烈,人才抢夺更加激烈,呼唤更加均衡的区域创新体系。
(图片来源: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