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吴希龙
9月27日,由中铁大桥院参与勘察设计的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海中引桥,首孔80米混凝土箱梁顺利完成架设。这标志着世界最长跨海高速铁路桥建设实现里程碑式突破,为我国高铁“跨海越洋”技术再添重磅注脚。
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城际通道与纽带。它自北向南与多条东西向高速铁路连通,建成后将大幅拉近长三角核心区主要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对于优化长三角高铁路网布局乃至完善全国交通网络,推进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实现区域资源优势互补和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负责人、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第二设计院副院长别业山介绍,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的控制性工程,大桥全长29.158公里,是目前世界上建设标准最高的跨海高速铁路桥,也是世界第一座强潮海湾、低阻水率的高速铁路跨海大桥。
此次架设的海中引桥首孔箱梁,因其体量之大、技术之艰、意义之重,被业内称为“世界梁王”。单榀长80米、重达2800吨,相当于3架满载的波音747客机的重量,比传统高铁简支梁长近40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的跨海高铁混凝土梁,“体量最大”当之无愧。
杭州湾作为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海域宽、风大浪高、潮差大、流速大、地质较差、存在浅层气影响等极端环境,给桥梁建设带来多重考验。该箱梁不仅需满足高铁350公里时速的平顺性要求,更要抵御强海洋腐蚀,其结构强度、耐久性指标要求高,技术难度堪称“世界之最”。
作为大桥的“核心骨架”,它不仅承载着长三角跨区域铁路通道的关键功能,更是我国高铁“跨海越洋”能力的标志性突破。
打通跨海工程“技术瓶颈”。架设过程中,团队成功验证了“超大型构件海上运输、精准定位、抗风浪架设”等一系列核心技术,为后续梁体施工扫清障碍,为大桥按计划通车提供保障。
“项目突破的‘超大型梁体设计、海洋耐久性技术、智能架设装备’等核心技术,将显著提升我国在国际桥梁工程招标中的话语权,尤其在东南亚、中东等面临相似海洋环境挑战的地区,形成不可替代的技术优势。”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肖海珠表示。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