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代小佩
近日,最高法发布《关于推进国际商事法庭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聚焦服务保障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出了五个方面共15条意见。
一是明确目标任务,深刻把握国际商事法庭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意见》第一部分是关于推进国际商事法庭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二是创新完善审判机制,持续推进国际商事审判提质增效。《意见》聚焦如何切实破解制约国际商事审判质效提升的难题及痛点,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从优化涉外商事案件管辖机制、完善案件管理机制、健全诉讼便利机制、健全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适用机制、完善域外法查明机制、创新法庭运行机制六个方面规定了具体的创新举措。
三是深入推进多元解纷,实现诉讼与调解、仲裁的有机衔接。《意见》明确完善与相关机构和组织的对接机制,提出依法健全国际商事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加强与国际调解院、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的合作;支持和监督仲裁发展,发挥“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平台作用,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施行临时仲裁制度;发挥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智库作用,建立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专家意见程序机制等,为国际商事争议提供公正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服务。
四是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储备,推进国际商事法庭专业化建设。《意见》明确健全选育管用机制,完善国际商事法庭法官及工作人员调配和选派机制,保持国际商事审判队伍的相对稳定。探索建立法官分层培养模式,提升法官运用国内国际法律、参与制定国际规则、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能力,着力培养优秀涉外法治人才。发挥国际商事法庭人才集群优势,发挥人民法院与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协同培养人才的作用,加强与境外大学、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深化不同法域之间的实务交流和业务培训。
五是深化国际司法交流合作,提升国际商事法庭影响力和吸引力。《意见》明确健全司法协助、案例交换分享、法律适用交流机制,加强与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统一私法协会、海牙国际私法会议等国际组织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结合司法审判实际,宣传介绍我国涉外商事法律制度,用好国际商事法庭案例和人民法院案例库等资源“富矿”,积极向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等国际组织推荐典型案例、司法规则等,发布中英文涉外审判报告、出版中英文案例丛书,讲好新时代中国涉外法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