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通讯员 田林
近日,记者从中铁六局获悉,该局丰桥公司承建的日喀则市昂仁县G216线岔口至如萨乡公路改建工程9月26日全线路面铺筑完成。据了解,这条全长41.85公里的公路,海拔从4800米攀升至5200米,平均氧气含量不足平原60%,项目团队以多项技术突破破解高原冻土与低氧环境双重挑战,为雪域高原铺就乡村振兴路。
面对高原冻土易引发路面损坏的核心难题,团队以“勘察—选材—排水”三维技术体系破局。团队先通过精细化勘察掌握季节性冻土消融深度与岛状冻土分布规律,再选用冻胀敏感性低的粗颗粒土填筑路基,配套搭建碎石盲沟与防渗土工膜组成的排水系统,从源头遏制冻土病害。
针对高原沥青混凝土施工痛点,多项创新技术实现全程质量管控。在温度控制上,项目采用“车厢辅热温控系统+新型燃油替代重油”方案,破解长距离运输中沥青混合料到场温度难把控问题;材料工艺层面,项目研发高原专用沥青配合比,以硬质沥青搭配本地玄武岩骨料,掺入矿粉与抗剥落剂提升黏结强度;施工环节为拌和站增设温度补偿装置,严控摊铺温度与速度,碾压时采用“紧跟摊铺机”工艺并实时监测温度与压实度,确保路面耐候性。
施工中,项目团队同步以科技手段守护生态。通过分段施工移植草甸、喷播乡土草种保护植被,勘察野生动物栖息迁徙通道优化施工流程,搭配粉尘、废水达标排放技术,实现建设与环保协同。
公路通车后,如萨乡至外界的通行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1小时,不仅方便群众出行,更助推桑桑牦牛、高原菌类等特产外销。截至目前,西藏农村公路里程达9.48万公里,这些“四好农村路”正以科技为支撑,成为雪域高原乡村振兴的重要动脉。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