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科技特派员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大会举行

2025-09-29 15:34:28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9月28日,以“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百姓家”为主题的2025年全国科技特派员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大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求是大讲堂举办。会议由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农业试验站党委书记王建军主持。

大会开幕式上,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黄翔峰在致辞中指出,20多年来,科技特派员制度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广大科技特派员秉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初心,走千山万水,进千家万户,送科技下乡,助农民增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浙大始终坚持以科技和人才支撑“三农”工作,学校年均选派40余名教师担任科技特派员,累计涌现出包括国家级优秀科技特派员、浙江省功勋科技特派员在内的大批先进典型,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基层,深受农民欢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需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一要在创新上做文章,聚焦生物育种、智能装备、数字农业等前沿,推动成果落地;二要在融合上求突破,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让农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三要在赋能上见实效,注重培养本土人才,留下“带不走”的科技队伍。

在主旨报告环节,科技部原副部长、复旦大学一级教授张来武在题为《新主流与生态农业六次产业化》的报告中指出,在数字经济时代,创新经济学需要突破传统产业划分,关注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的第四产业(数据产业)、以智慧因子为核心生产要素的第五产业(智慧产业),以及以共享生态为基础、实现跨产业有机融合的“第六产业”(共享产业)。要通过“六次产业化”(即数字化与生态化融合),引领生态农业转型升级,并以此为指导,推动科技特派员在更广阔的产业融合视野中创新创业。

科技部原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原社长张景安在题为《创新驱动发展,携手共创未来》的报告中指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创新已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真正的创新驱动不仅是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更是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是科技成果能够顺畅地下沉到经济主战场,特别是广袤的乡村地区,科技特派员是打通创新“最后一公里”、将高端科研资源与基层实际需求精准对接的关键力量。

在工作经验分享环节,浙江省科技厅人才处李征涛以《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浙江实践与探索》为题作报告。福建省南平市科技局副局长邹瑜以《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为题作报告。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农村中心副主任张一博以《科技服务注源头活水·创新发展结富民硕果》为题作报告。吉林省科技特派员协会会长陈忠亮以《以科技赋能为己任,描绘乡村振兴新蓝图》为题作报告。河南省农村科学技术开发中心主任潘晓东以《河南省科技特派员“五个一”工程为乡村产业振兴赋能添智》为题作报告。

据了解,本次大会由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六次产业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六次产业研究院、北京国农科技特派员创新服务联盟主办,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承办,还设有专题报告、科技特派员个人事迹分享、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实例研讨及实地考察等环节。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李梦一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