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9月28日,第二届“机器人+钢铁”协同应用创新研讨会暨工业机器人展在唐山举办。本次会议以“智融钢铁·机创未来”为主题,汇聚来自政府部门、钢铁、装备、机器人等行业企业代表,科研机构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政产学研用融合的交流平台,探讨“机器人+钢铁”融合发展、协同应用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为钢铁行业智能化发展提供解决方案等。
唐山市副市长刘浩峰说,唐山市工业产业智能化转型取得显著进展,已建成51家基础级智能工厂、26家先进级智能工厂、4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5个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机器人产业成为唐山“智造”新名片,产业规模连续三年领跑河北全省,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院长张龙强说,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的应用已成为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国钢铁行业重点企业的机器人应用密度达65台(套)/万人,95%的企业将数字化转型融入企业发展战略,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机器人正在与钢铁行业深度融合,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机器人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也为钢铁工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机器人与钢铁的深度融合,既有助于提升钢铁工业的数智化水平,也将为实现“双碳”目标和制造强国战略注入新动能。
河北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尹修亮指出,河北机器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唐山作为机器人产业的核心集聚区,产业规模占比已超过一半。针对深化“机器人+钢铁”协同应用,他建议,打造协同应用的示范标杆、“机器人+钢铁”典型范例,构建持续合作的长效机制等。
唐山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安海涛说,唐山高新区已形成以工业机器人为引领、特种机器人为亮点、服务机器人为特色,集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全链条产业生态。国内第一台矿用抢险探测机器人、第一台地坑式架车机等100多项“全国第一”在这里诞生;机器人产业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向“领跑”迈进的跨越式发展,唐山高新区的机器人产业已被确定为京津冀机器人产业链协同共建承载地,获评国家级和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据悉,“机器人+钢铁”协同应用创新研讨会暨工业机器人展已举办两届。本次会议由河北省工信厅指导,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主办,唐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承办,会议直播吸引近4万人次关注。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