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之桥”托起“岗坚梅朵”的梦想

2025-09-30 15:11:02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蕴 通讯员 雒文清

清晨的天安门广场,凉风微拂。9月26日,16名来自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的藏族少年,整齐地站在广场上,目光齐齐望向城楼。他们当中不少人是第一次走出高原。“以前只在课本上见过天安门,今天真的站在这儿,心跳得好快。”一名少年轻声说道。

国歌奏响,五星红旗缓缓升起。那一刻,孩子们仰着头,眼睛亮得像草原夜空中的星星。

这是“岗坚梅朵 童心向党”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在北京开展的第三个年头。玛多县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对口支援和定点帮扶县,9月22日至28日,这群来自玛多的少年,在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和玛多县人民政府的共同组织下,开启了一场以“新时代新征程”为主题的沉浸式研学之旅。

研学途中,少年们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安静地聆听讲解;他们在圆明园遗址驻足,神情凝重;他们攀登八达岭长城,尽管气喘吁吁,却没人说放弃。来自玛多县民族中学八年级的才让,在爬到长城最高处时,望着远山感慨:“爬长城就像走人生路,坚持下来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孩子们出来一趟,变化真的很大。”玛多县教育局工作人员陈永娴作为跟队人员全程陪伴。她观察到,孩子们从一开始的拘谨、不敢开口,到后来主动向讲解员提问,甚至在景点前主动分享感受。

9月28日的数字电力科创中心和国网北京电科院之行,成了少年们对未来职业道路选择的启蒙地。在发电流程模型前,他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指着模型里的风车、光伏板讨论、询问。

当工作人员演示电力AI巡检系统,屏幕上的无人机灵活穿梭在电线上,实时传回线路数据时,14岁的岗拉眼睛瞪得圆圆的,“原来电力工人叔叔不用爬那么高的电线杆了,AI好厉害。”工作人员笑着解释:“这就是科技的力量,以后还会有更多新技术,守护大家的光明。”

玛多县民族中学副校长李春一路随行,对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教育帮扶感触很深。他回忆道,自2011年国家电网定点帮扶玛多县以来,学校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以前冬天上课,孩子们得裹着厚厚的藏袍。现在教室实现了清洁供暖,今年还要安装供氧设备,孩子们再不会受冻受缺氧的苦。”

而连续三年开展的“岗坚梅朵 童心向党”研学活动,则真正点亮了孩子们眼中的光。玛多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齐飞说:“我们组织研学的目的就是让玛多县的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也给孩子们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

这份“光”,源于国家电网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自2011年定点帮扶玛多县以来,国家电网公司通过光伏帮扶、清洁取暖、产业振兴、教育帮扶等多种方式,在玛多县累计捐赠资金及实物资产3.18亿元,实施帮扶项目96个,为玛多县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今年,还将为玛多县民族中学建设750平方米供氧站,安装3组医用制氧设备,为1388名学生解决缺氧问题。”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营销部农电处处长王浩说。

“北京的天很蓝,和玛多的一样;北京的灯很亮,以后我也要为玛多点亮更多的灯。”活动尾声,才让在研学手册最后一页认真写下这句话。

带着对北京的回忆与心中的梦想,这群雪域少年即将回到高原。那些在旅程中悄悄种下的种子——对祖国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向往,终将在草原深处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而国家电网搭建的这座“光明之桥”,还将继续延伸,托起更多“岗坚梅朵”的梦想,让他们如石榴花般,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

责任编辑:孙莹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