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10月9日,第二届金凤干细胞论坛暨干细胞转化研究与产业发展大会在重庆科学会堂开幕。会上,金凤干细胞质量控制与评估中心正式揭牌,为干细胞产业发展提供质量“标尺”。
“我国干细胞研究起步早,发展快,处于第一梯队,但临床转化整体较国际发展慢。”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松灵表示,国内干细胞产业缺乏标准体系、临床准入监管不足,随着规章政策的健全,国内干细胞领域将迎来高速发展。王松灵强调,标准化制备与质量控制是干细胞临床转化的前提,亟须建立统一的质量评价体系和标准化操作规程,确保疗效的一致性与可重复性。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吴朝晖指出,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为产业发展指明方向,未来应进一步加强质量标准与监管体系的协同建设,推动干细胞产品从“备案”走向“上市”。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胡宝洋提出,干细胞领域的基础研究与转化应用应双轨并行,质量标准建设应贯穿科研、工艺开发、临床验证等各环节,构建从源头到终端的全链条质量保障体系。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执行所长戴建武也呼吁,建立统一、权威、可操作的质量标准体系,推动干细胞技术产业化落地。
此次大会以“质量标准先行,推动干细胞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会上“金凤干细胞质量控制与评估中心”揭牌。金凤实验室副主任徐辉介绍,该中心将聚焦干细胞产品质量标准制定、检测技术开发与服务能力建设,打造干细胞质量评价权威平台。
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王力副局长表示,干细胞作为新兴治疗技术,其产品质量直接关系患者安全与产业可持续发展。重庆市药监局将积极推动质量标准制定,推动建设区域性干细胞质量控制与评估中心,强化全链条监管体系,确保干细胞产业在合规、安全、可控的轨道上稳步发展。
会上,“金凤·昭衍联合实验室”同步揭牌,金凤实验室和昭衍新药将围绕干细胞产品的非临床与临床评价、质量标准研究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推动干细胞药物研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同时,金凤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等10余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干细胞质量标准与应用创新综合体”。该综合体为全国性干细胞开放型协同创新平台,旨在联合国内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等各方力量,共同开展干细胞质量标准研究和技术方法创新,推动共识、标准的形成,为国家干细胞产业筑牢安全防线。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委员、西永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贾晖表示,西部(重庆)科学城已将干细胞产业纳入“十五五”发展规划,制定专项扶持政策,打造干细胞产业发展先行示范区。依托国家药监局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检查西南分中心、金凤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西部(重庆)科学城将在质量标准制定、关键技术攻关、产业生态构建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干细胞产业集聚发展。
(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