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锋:给沙滩“问诊把脉”

2025-10-10 16:34:53 来源: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王姗姗

国庆中秋长假首日,福建省厦门市观音山沙滩,游人如织。赶海的游客寻觅着礁石间的寄居蟹,一旁的科普员讲解着海洋生态知识。人群中,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三所”)所长、研究员蔡锋望着这片沙滩,露出微笑。这里是他沙滩修复事业的起点,也是我国沙滩保护修复技术体系建设的起点。

“沙滩也会‘生病’,要想让它尽快康复,就得对症下药。等它痊愈后,我们还要对其进行监测养护。”蔡锋说。

近30年来,这位科研“老兵”的足迹遍布全国120多个沙滩,累计修复沙滩岸线超10万米,用自主创新填补我国沙滩修复养护技术空白,为解决全球沙滩侵蚀难题贡献“中国智慧”。

“把此生都交给这片海”

蔡锋的海洋情怀,始于童年。蔡锋的父母均为海洋三所研究员,常常带着年幼的他在海边开展调查。咸湿的海风、清脆的海浪声,是他童年的底色。耳濡目染,他从小便对海洋研究充满兴趣。

1982年,蔡锋考入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质专业。“那时,海洋研究不算热门,但我就想跟随父母的脚步,把此生都交给这片海。”他说。

彼时,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在沙滩修复领域探索数十年,建立起成熟的技术体系;而我国才刚刚拉开海洋大开发的序幕,沙滩保护技术相对落后。台风风暴浪的侵蚀、近岸采砂的破坏,让厦门等海湾型城市的沙滩持续退化。裸露的沙滩不仅失去亲水价值,更丧失了抵御灾害的能力。”蔡锋说。

一次强台风过后,他去厦门环岛路沙滩考察。“看到原本几十米宽的沙滩只剩下几米,岸边的礁石直接裸露在海浪里,我心里特别着急。”蔡锋说。

2007年,厦门启动观音山沙滩修复项目。面对脏乱的沙滩,项目技术负责人蔡锋决定跳出传统“硬防护”思维,走一条新路。

“以往的修复思路是建护岸、防波堤,但这样做,只能护岸不能护滩。”蔡锋回忆道,他带领团队成员突破浪控沙滩理论,深入研究强潮与风暴对沙滩的破坏机理,创造性提出分层修复技术,即通过人工填沙快速增加沙滩后滨(平均潮位与最大波浪上界之间区域)。这样既可以提升修复工程的稳定性,又能够保留沙滩的使用功能。

经过创新修复,脏乱的观音山沙滩变得洁净松软,成为我国大陆地区首个成功修复的大型沙滩。相关成果于2018年获评“优秀海洋工程”。

这一“治愈案例”,让蔡锋坚定了沙滩修复的科研方向,也开启了中国沙滩保护修复的新篇章。

以观音山沙滩修复项目为起点,蔡锋带领团队走遍了我国沿海省份,逐步摸清砂质海岸特征,并陆续承担了全国约半数重大沙滩修复项目。相关技术成果服务于部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治疗必须‘一滩一方’”

“每片沙滩都是独一无二的,‘生病’的原因各不相同,治疗必须‘一滩一方’。”蔡锋说,每到一处沙滩,他都会习惯性地抓起一把沙子揉搓观察一番,还会向当地人打听沙滩情况。这份对沙滩的痴迷,让他有了一个特别的外号——“蔡沙滩”。

为了给沙滩开对“药方”,蔡锋和团队成员常常要付出数年心血。

厦门天泉湾,是蔡锋团队遇到的“硬骨头”。这里常年受台风风暴潮侵扰,沙滩每年都会被海浪“啃掉”好几米。2010年,蔡锋带着团队进驻天泉湾,一待就是3年。为了找到抗侵蚀的方法,他们在海边持续开展观测,甚至在台风来临前,冒着风雨到现场记录海浪对沙滩的冲击数据。

经过上百次试验和分析,蔡锋团队创新研发出分层卵石养护技术。这项技术应用后,天泉湾沿岸净输沙率降低80%以上,沙滩稳定性大幅提升。

在珠海香炉湾,蔡锋团队又面临新的挑战。这曾是一个“有岸无滩”的海湾,滩面空间狭窄,生态功能薄弱。为了修复这片海湾,蔡锋团队在此处扎根4年,深入调查研究沙滩情况,并决定用岬头和拦沙堤构建岬湾,同步修复后滨植被,打造亲水空间,提升海岸稳定性。

修复完成后,香炉湾成为市民休闲、观海的好去处。“每次去珠海出差,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会去香炉湾看看。当看到孩子们在沙滩上放风筝,老人们在岸边散步,我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蔡锋说。

一个个成功的修复案例,不仅让他和团队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而且推动我国沙滩保护修复技术实现“从0到1”的跨越。2018年起,蔡锋牵头编制《沙滩养护与修复技术指南》等沙滩养护系列行业标准,并逐步建立起我国沙滩养护技术体系。

“需要年轻人接过‘接力棒’”

虽然已取得一系列成果,但蔡锋并未停下脚步。如今,海岸侵蚀与生境退化加剧,我国海岸防护重点已从沙滩保护修复技术体系建设转向构建具有促进海岸防护和滨海经济发展等功能的活力海岸。“以前我们是跟着国际技术走,现在要主动领跑,为全球海岸保护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蔡锋说。

2022年,蔡锋带领团队成员从AI大模型智能立体监测、侵蚀风险预警、生态地貌演化模拟、侵蚀防控与生境修复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探索活力海岸构建模式并开展示范应用。

“活力海岸是‘防护+生态+经济’的融合体。”蔡锋解释,这是一项涉及跨学科的研究,挑战远超以往。

“新挑战需要新一代人才。沙滩修复事业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需要年轻人接过‘接力棒’。”蔡锋说。为了加快培养海洋人才,他推出特色科学家培养计划,为青年科研人员搭建发展平台。

截至目前,他培养的30余名青年科学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已经成为我国沙滩修复领域的中坚力量。

如今,蔡锋每年至少有一半时间在海边度过。“我一看到沙滩,就浑身有劲儿。”他笑着说,眼角的皱纹里藏着对海洋的热爱。

海风拂过观音山沙滩,卷起浪花。蔡锋站在沙滩上,望着远处的大海,目光坚定。

“只要身体允许,我还会继续跑下去,直到所有沙滩都健康地拥抱大海。”蔡锋说。

责任编辑:许茜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