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辈子就和铝‘杠’上了”——记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技师贾春成

2025-10-10 16:34:52 来源: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在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轻”)熔铸车间,一台功勋电炉静静矗立,炉体上斑驳的锈迹记录着71载风雨岁月。东轻首席技师贾春成伸出布满老茧的手,用指尖轻轻抚过炉壁,那股温热带他穿越回30年前——1996年盛夏,那个身高1.75米、体重仅90斤的青涩小伙,在这里开启了与铝相伴的人生。如今,他不仅捧回了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证书,更在银光熠熠的铝锭上,镌刻下新时代劳模敢闯敢拼的传奇。

“想当最牛的铸造工”

1996年的东轻铸造车间,机器轰鸣中夹杂着高温铝水的灼热气息。当贾春成在报到表上写下“申请分配至铸造岗位”时,在场的老工人投来质疑的目光:铸造工每天要与600摄氏度以上的铝水打交道,搬结晶器、推清炉铲子,哪一样不是重体力活?这个风一吹就晃的“瘦竹竿”能扛得住?

“我想当最牛的铸造工。”面对质疑,贾春成只说了一句话。倒炉时,他踮着脚够炉口,铝水溅在工装上烫出小洞也浑然不觉。

短短一个多月,这个不怕苦的年轻人就让老师傅们刮目相看。别人要学一年才能顶岗,他不仅熟练掌握了倒炉、精炼、扒渣、清炉全套流程,而且能精准判断铝水的温度和纯度。可谁也没想到,刚独立操作没多久,贾春成就栽了个大跟头。

一次生产空心圆棒,为了赶进度,他省略了内壁打磨的复核环节。结果铸棒冷却后,表面出现了肉眼难辨的细微裂纹,300多公斤铝材就此报废。当他红着眼眶向师父认错时,师父没骂他,只是默默在考核表上签了字——替他担下了9个质量分的处罚。

从那以后,贾春成的口袋里多了个巴掌大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每次操作的参数:铝水温度、精炼时间、冷却速度,甚至连当天的湿度都写得清清楚楚。两年后,这个曾经的“瘦竹竿”,成为铸造生产线上的技术骨干。

“国家要什么就给什么”

“国家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多少就给多少,什么时候要就什么时候给。”这是在东轻厂区流传了几十年的话,也是贾春成的口头禅。1998年,21岁的贾春成,第一次体会到这句话的分量。他被抽调到国家重点产品保供研发小组,任务是找到某高端合金铸锭出现缺陷的原因。

这种合金非常特殊,冷却时极易产生裂纹。大家试铸了十几次,每次都以失败告终。眼看着交货期越来越近,车间里的气氛低到了极点。“这要是供不上货,国家重点项目就得停工!”贾春成急得满嘴起泡,在电炉旁支起一张行军床,24小时守着生产线。

白天,他蹲在炉口观察铝水流动的状态,用小本子记录下每次温度波动;夜里,他对着堆成小山的技术资料“啃”到凌晨,分类整理以往数据。连续几天下来,他眼睛布满血丝,声音也变得沙哑,可始终没找到突破口。

直到第7天深夜,一阵异样的“滋滋”声让他猛地惊醒。当时铝水正从结晶器流出,声音比往常更急促。他赶紧冲过去观察,发现铸锭表面出现了细微的纹路。这个细节,以往被当成“正常现象”忽略了。“这声音会不会和缺陷有关?”贾春成突然来了灵感,立刻调整工艺参数,把冷却速度调慢5%,同时将精炼时间延长2分钟。

接下来的4天里,他每天工作18个小时,反复调整参数、记录声音、观察铸锭状态。当第12次试铸完成,检测报告显示“无裂纹、无夹渣,合格率100%”时,贾春成瘫坐在地上。他终于解决了这个困扰公司许久的难题,确保了国家重点项目如期推进。

这次成功,只是贾春成攻关之路的起点。此后二十多年里,他带领团队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截至目前,他已经和团队攻克了32个技术难题,编写18份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主持39项高端合金新产品试制。

“新生产线负责人,我来当”

2024年3月,伴随着一阵机器的轰鸣声,那台见证了贾春成30年奋斗的功勋电炉正式关停——东轻熔铸生产线升级改造工程启动,智能化设备将取代传统手工操作。面对全新的生产模式,不少老工人犯怵,贾春成却主动找到领导说:“新生产线负责人,我来当!”

为了摸清新设备的“脾气”,贾春成把家搬到了车间。白天,他跟着厂家技术员学操作,笔记本上画满了设备结构图;晚上,他在宿舍里看专业书籍,遇到不懂的术语就上网查。有一次,为了解决合金板材成型率低的问题,他带领团队连续一周守在生产线,逐一排查20多个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最终让成型率提升了12%。

2016年,贾春成大师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这个不足50平方米的房间,成了培育铝业人才的“薪火工坊”。他提出“高技能人才培养五步法”——看、学、练、创、带,从基础操作到技术创新,一步步引导年轻人。

28岁的张磊是工作室的“明星弟子”。刚来时,张磊连铝水温度都判断不准。贾春成带着他每天蹲在炉口观察,手把手教他通过铝水的颜色、流动性判断温度。如今,张磊不仅成了车间的技术能手,还带领小组攻克了圆铸锭自动化加工难题,让生产效率提高30%。

站在东轻新落成的智能化熔铸车间里,贾春成看着机械臂精准地搬运铝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当被问及未来规划时,他指向车间外延伸的铁路线——一列列装满铝材的列车正缓缓驶出,它们将被运往高铁、核电站、5G基站的建设现场。

“我这辈子就和铝‘杠’上了。”贾春成说,“我的梦想很简单,就是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永远能拿出最好的材料!”

责任编辑:许茜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