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产业:全链条突破 全场景落地

2025-10-10 20:16:42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都芃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大模型堪称“劳模”。

广西交投大数据算力中心内,5700多公里高速路网视频流、车辆缴费记录、无人机巡检轨迹等数据源源不断汇入,“路网先知”大模型提前30分钟预判区域车流高峰;自驾路上,只需对着内置大模型的智能车机发出指令,导航、查天气、找餐馆……各类驾车出行需求均可快速得到满足;黄山风景区里,面对数万名游客花样百出的问题,基于大模型技术打造的AI伴游智能体“黄小松”对答如流。

“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突飞猛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7月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披露,当前全球已发布大模型总数3755个,其中我国贡献1509个,占比超40%,数量居全球首位。在大模型的推动下,我国千行百业正掀起智能化变革新浪潮。

技术创新跨越发展

人工智能自20世纪中叶被首次提出以来,经历数次发展浪潮。近年来,算力、算法、数据等领域的一系列技术突破,推动大模型成为引领人工智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国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参数规模与算法能力持续突破,参数普遍已达千亿级,部分头部模型在文本和多模态内容理解与生成、深度推理等方面的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唐杰认为,当前我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水平已处于全球第一梯队。

9月下旬,中国AI大模型DeepSeek-R1正式登上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封面。早在今年年初,其借助纯强化学习、奖惩制度来提升大模型推理能力并降低训练成本的方法,已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引发震动。此次DeepSeek-R1论文的正式发表,更是以开放、自信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中国大模型的创新成果,为全球大模型发展开拓新路径。

在模型算法不断突破的同时,支撑模型发展的算力、数据等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以昇腾、寒武纪、昆仑芯等为代表的国产AI算力芯片快速崛起,在性能、生态等方面全面发力。

中文高质量训练数据的开发和供给能力也在持续增强,国家数据局8月披露,目前国内多数模型训练使用的中文数据占比已经超过60%,部分模型达到80%。我国日均Token(词元)消耗量已由2024年初的1000亿增长至如今的突破30万亿,反映出我国人工智能应用规模的快速增长。

此外,我国坚持开源共建的发展路线,许多国产大模型通过开源开放,打造共享生态,显著提升技术可及性,为全球开源体系建设作出中国贡献。“我国大模型产业已形成覆盖‘数据—算力—模型—应用’的全链条。”唐杰表示,当下我国大模型正加速从“并跑”迈向“领跑”。

场景应用百花齐放

“我的这篇作文还可以怎么修改一下?”在合肥市包河区一所小学的五年级语文课堂上,同学们拿着老师批改后的作文试卷,向教室里的“AI虚拟教师”提问。

凭借对海量优秀作文数据的深度学习,内置有大模型的“AI虚拟教师”可以从作文的题目要求、行文立意、教师评语等多个维度,给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辅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大模型的价值在于应用。凭借超大规模人口和丰富行业应用场景,我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场景最丰富、发展最迅速的大模型“试验场”。

国家网信办数据显示,我国大模型应用的个人用户注册总数超过31亿,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调用用户总数超过1.59亿。《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6月,用户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回答问题的比例最高,达80.9%。

不只是有问必答、能写会画,随着大模型理解能力、泛化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各行业数字化的深入发展,大模型应用正从通用领域向细分领域加速渗透。通过深度融合行业知识数据,各类大模型产品在工业、金融、教育、医疗等垂直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走进华菱湘潭钢铁集团(简称湘钢)炼钢厂,滚滚热浪扑面而来。重达150吨、温度超1000℃的钢水包在5台行车的吊运下有序运转,在背后发号施令的则是湘钢联合华为等相关企业研发的钢铁行业盘古大模型。

该大模型赋能的行车智能调度系统集成了炼钢生产计划、行车检修信息、钢水包实时位置等大量数据,可自动生成行车调度计划。即使生产计划临时更改,模型也可以在1分钟内给出接下来30分钟的调度计划,显著提升调度效率。

作为引领人工智能跨越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当前,大模型正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催生出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随着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将有越来越多的大模型深入千行百业、走进日常生活,为我国经济社会智能化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陈可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