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龙跃梅 通讯员 刘学林
“从这20天的运行数据来看,重整装置氧含量在0.63%至0.65%之间运行稳定,与工艺工况相符,表明这次在线氧表改造成功了。”10月9日,广东石化公司炼油四部工艺副经理宁晓威在中心控制室高兴地说。
连续重整装置主要用于生产高辛烷值的汽油,同时为其他装置提供氢气和芳烃原料,是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核心装置之一。该装置的催化剂再生效果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及收率是否合格,再生烟气微量氧分析仪正是保证催化剂再生效果良好的关键仪表。由于常规氧分析仪对氧传感器、压力等很“敏感”,微小的压力波动可能造成测量偏差很大,且极容易受到烟气内的氯腐蚀损坏。因此,连续重整装置再生烟气氧含量测量是分析仪行业的一个难题。
自今年8月份以来,该公司连续重整装置Ⅰ分析仪数值波动较大,影响催化剂再生效果。针对该情况,炼油四部第一时间联系专利商工程师到现场进行分析诊断,最后确认为传感器老化导致仪表数值波动,需要进行更换。
据了解,按照以往经验,更换管道内的传感器需要停工降温降压,预计需要一周时间。停工一周对装置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全年生产任务。如果在线拆卸更换的话,作业人员要面临其他的风险。
面对“不停机维修”这一挑战,技术人员广泛研究,最终从其他“抽取式”在线仪表中找到了创新破题的方向。为此,技术人员专门制作了与传感器配套的烟气流通测量池,将旧仪表的“标定管”作为新表的“采样管”,将烟气样品引至流通池内,实现“外部”测量目的。
由于样品内氯含量较高,腐蚀性很强。为保证传感器及采样管路不被腐蚀。技术人员巧妙借力,就地取材,利用现场250摄氏度的高温烟气管线作为“天然”伴热系统给仪表伴热,将该传感器流通池及测量管路全部贴合高温管线安装,并在外部增加保温措施,既解决了腐蚀问题,又能够让仪表长期使用。
“本次改造创新点在于,将传感器从管道‘内部’移到‘外部’安装,不仅实现了装置运行情况下完成设备维修,同时消除了压力波动对仪表测量的影响,更破解了高氯腐蚀测量难题,可以说开创了连续重整装置分析仪改造的先河。”部门副经理宁晓威表示。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