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在深海的幽暗角落,有一种生物被认为是海洋中智者的化身。它没有骨骼,却能灵活地攀爬、挖掘、伪装,甚至还会“踩高跷”走路。它就是章鱼,动物界最令人惊叹的“多任务处理大师”。
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好奇:章鱼八条扭来扭去的腕足,到底是如何协调工作的?它们会不会像人类用手一样,也有左撇子或右撇子?或者,每条腕足是否也有自己的专长?
最近,一项发表于《科学报告》的最新研究给出了答案:章鱼能让任意腕足完成任何任务,且还会“分工”,用特定的腕足干特定的活。这听起来或许不稀奇,但在无脊椎动物中,这种被称为“功能特化”的行为极为罕见,一般是灵长类动物专属。
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科学家翻出了2007年到2015年间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拍摄的25段野生章鱼视频。这些“主角”都是常见的章鱼物种,比如普通章鱼、岛屿章鱼和美洲章鱼。虽然每段视频只有短短一分钟,但科学家逐帧分析了它们的每一个动作,记录了章鱼在执行15种不同行为时,究竟动用了哪几条腕足;还细致地拆解了12种腕足动作,如卷缩、伸展、弯曲等,以及腕足在完成动作时的4种变形方式,如延伸、缩短、变粗、扭转。
结果令人惊讶:所有八条腕足都具备完成全部动作的能力,也就是说,没有哪条是“天生弱项”。但怎么使用它们,章鱼有自己的主意。
数据显示,前面四条腕足的使用率高达64%,而后四条只占36%。这种偏好并非随机——前腕足更像是“手”,常被用来探索环境、触摸物体、搜寻猎物;而后腕足则更像是“脚”,更多承担起移动身体的重任。
研究中甚至捕捉到了两种奇特的“模式”:翻滚模式中,章鱼把身体缩成一团,后腕足在身下像传送带一样依次推动,滚着前进,仿佛在海底打滚。踩高跷模式中,它会将后腕足笔直向下延伸,像撑杆一样把整个身体抬离海底,然后一步步“走”起来。
这种八爪分工的策略,可能是章鱼在进化中形成的高效生存密码——前腕和后腕互不干扰,各司其职,从而实现感知与行动既完美分离又高效协同,在深海的寂静舞台上,演绎出无脊椎生命中顶尖的智能与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