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孙越
日前,记者从驼人集团获悉,该集团与邢台市人民医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邢台举行。此举标志着以临床需求为核心、医工融合为路径的医疗器械创新转化“铁三角”模型在构建生态网络上迈出新的步伐。截至目前,该模型已与全国百余家研究型医院达成战略合作,覆盖国内27个省份,一个旨在打通创新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协同生态体系正初步形成。
这一创新转化“铁三角”模型,核心在于整合医院、高校及科研院所、研发型企业三方资源,形成明确分工与协同发力机制。在该模型中,医院作为临床需求的提出者和最终使用者,负责前沿痛点的挖掘与创新产品的临床验证;高校及科研院所聚焦于提供前沿技术支撑与联合研发支持;企业则主要承担产品开发、中试放大、注册上市与市场推广等环节。通过这种深度合作与流程优化,模型致力于实现从创意构思到产品落地,再到临床广泛应用的有效闭环。
驼人集团创始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王国胜在谈及模型时表示:“创新不是孤立的行为,而是生态的产物。‘铁三角’模型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创新中的信息壁垒与资源断层,让临床需求真正驱动技术迭代,让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价值。”
在实践中,该模型不仅提供从概念验证到产品上市的全链条服务,也注重激发临床医护人员的创新积极性。通过建立与科技创新绩效挂钩的激励体系,推动医疗机构在服务主体之外,强化其作为研发创新源头的作用,促进临床工作者在职业发展与成果转化方面获得实质性回报,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内驱力。
数据显示,依托该模型运作,目前已累计协助完成专利申报2000余项,成功实现转化500多项。其中,如可载粒子胆道引流管、掌上超声与AR结合系统、射频控温热凝器等一批创新产品,已在全国多家医院投入临床使用,展现出一定的应用潜力与市场价值。
从平台生态角度看,该模型通过组建专科创新联合体,已在麻醉、疼痛、介入、血液净化等十余个专科领域形成协同创新网络,推动“一家创新,百家验证”理念的落地尝试。2024年,由相关方共同推动的河南省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正式获批运行,进一步整合了政府、医院、高校、企业等多方资源,构建了覆盖从材料研发、智能装备到临床验证的一体化平台支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