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构建数智化环保执法体系三大系统

2025-10-14 17:34:02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王禹涵

“试运行以来,通过非现场执法平台,我们现场核查发现红码企业191家次,督促完成整改并转码126家次,黄码率下降6%,红码率下降61.99%。”10月13日,在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发布会上,陕西省生态环境执法总队总队长赵瑞展示了该省构建数智化执法体系取得的显著成效。

今年以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积极推动执法模式向智能化转型,通过搭建非现场执法平台、建成“锚点”监管系统、研发电子取证系统等三大执法数智化体系建设,实现了精准治污与营商环境优化的协同发展。

“我们建成非现场执法平台,提升精准监管能力。”赵瑞介绍,该平台打破了信息孤岛,打通了部省市三级24个生态环保信息系统的底层数据,通过AI算法实现污染源动态画像、红黄绿三色码分级管控和违法线索精准推送。在企业端,则集成了自查、预警、学法、整改等功能,建立起“精准监管+主动服务”的新格局,有效减少了涉企现场检查频次。

“锚点”监管系统的应用,以排污许可证“产治排”设施坐标为锚点,在企业内部各锚点之间实现亚米级精准定位导航,构建了企业内部数字空间模型。赵瑞表示,该系统在全国率先实现移动执法全要素数字化呈现。据统计,使用锚点系统后,环境问题发现率提升119.9%,案件转化率提升22.94%,推动监管从“最后一公里”向“最后一米”延伸。

针对日益隐蔽的高科技数据造假行为,陕西研发了污染源非现场监管电子取证系统。赵瑞用一个案例进行说明:“以试点期间105家排污企业的373个环境问题为基准,应用该系统后,环境问题数量下降至8个,降幅高达97.86%。”该系统通过超高频数据采集与实时分析,锁定造假行为,并利用区块链技术对取证过程进行不可篡改存证,形成具备司法效力的证据链,彻底破解了高科技造假取证难的困境。

“陕西通过数智化执法体系三大系统协同,在提升精准性、规范涉企检查、打击数据造假方面取得积极成效。”赵瑞总结道。

责任编辑:孙莹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