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通讯员 吕康 杨立帅
近日,沧州西站旅客地道接长工程取得关键进展,一项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新型雨棚托换支撑技术正式投入应用。记者从中铁六局了解到,该技术破解了铁路施工中“涵洞施工必拆雨棚”的行业难题,为高铁运营期施工提供了安全高效的科技解决方案,为京津冀乃至全国铁路车站基础设施升级提供了重要参考。
传统铁路车站涵洞或地道接长施工时,雨棚立柱因地基开挖易失稳,需先拆除雨棚再重建。这种方式不仅工期长、成本高,还会干扰旅客候车,甚至给高铁运营带来安全隐患。此次应用的新型技术彻底改变这一现状。
该技术以“托换桁架”与“夹持组件”为核心,结构设计极具巧思。施工时,托换桁架横跨待施工地道,两端固定于地面基础,其预留孔洞可精准容纳雨棚立柱;两组带半圆形凹槽的弧形板如“抱箍”般围合立柱,通过螺栓锁紧,使桁架稳稳承接立柱荷载,替代原地基功能,确保雨棚稳固的同时,下方地道施工可正常开展。
技术还融入多重科技防护设计:立柱上的限位件能防止立柱意外下滑,配套监测设备则实时追踪桁架、立柱及地面的沉降、倾斜与受力数据,异常时立即报警,实现施工全程可控。
项目现场负责人孙宁表示,该技术无需拆除雨棚,保障了旅客体验与高铁安全;弧形板夹持无需焊接,既不损伤立柱,又便于后期拆除,还能缩短工期、降低成本。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