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延伸“鲲鹏”航迹 ——记西部战区空军某部飞行员陈思麒

2025-10-15 17:16:29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 强 通讯员 杨 进 曲喜洋

近日,在西部战区空军某部的指挥大厅内,一场模拟推演正在紧张进行。一名年轻的空军中校快速收集各方信息,紧盯眼前的态势图,熟练运用作战筹划标准操作程序生成作战指令,从容调度航空、地导、雷达、通信等部队兵力。在模拟推演现场的众多参谋中,他年轻的面孔和运输机飞行员的履历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这名军官就是西部战区空军某部中校陈思麒。

这些年,陈思麒驾驶代号“鲲鹏”的运-20飞机掠过雪山戈壁、飞越远海大洋,出色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演习演练、境内外军事空运任务等。同时,他也从一名运-20飞行员,成长为一名可以运筹帷幄的参谋骨干。

体系联动升级制胜打法

“没有一场战争是按照教科书上写的版本去打的。永远充满对学习的渴望,不断改进自己,才是一切进步的开始。”陈思麒深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飞行员,不能仅仅满足于驾驶技术的提升,更要站在指挥者的角度去思考与筹谋。

这些年,从外出学习飞行管理理念,到带队前往装备厂家学习武器性能参数,再到奔赴兄弟单位现地观摩协同训练……陈思麒逐渐意识到,在未来战场上,唯有打破兵种壁垒、整合优势资源,才能抢占先机。

此前,陈思麒与多个单位的飞行员和战勤参谋被编入作战计划组参与一次推演。在推演中,陈思麒就明确指出,运-20不应是简单的运货拉人,必须深度融入作战体系。他和队友们连续加班加点,从经典战例、演习总结等知识碎片中,创新提出联合空中作战组织筹划的方法路径。陈思麒还积极与空勤、战勤、后勤等部门协同,共同探索联合空中作战的更优解。

在空运投送和联合指挥的舞台上,陈思麒的“朋友圈”也因创新和探索不断扩大。

在今年一项演训中,陈思麒再次坐上参谋席位。在大家的支持下,他把以往研究成果和此次作战的考虑全部分享给大家,再次获得认同。随后,大家把作战思路汇聚成一张张思维导图,形成了崭新的作战方案。运用这个方案,他们出色完成了作战目标。

“我们的目标就是打赢未来战争。在联合作战的大棋局中,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棋子,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下好这盘棋。”陈思麒说。

创新赋能提升任务效率

刚步入该部外场停机坪,记者便被此起彼伏的引擎轰鸣声包围,陈思麒正与战友们驾驶战机,接连冲上云霄。

在这片忙碌的练兵场上,一个关键课题愈发凸显:任务多元、难度递增,如何提高飞行训练和任务完成质量?记者在飞行员手中的“电子飞行包”里找到了答案。这款设备中,既加载了上级下发的软件,又包含部队自主研发的程序,内容覆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飞行训练准备、特情处置课题等多个方面。

其中,“飞行准备系统”模块格外亮眼。从构思到落地,模块的很多细节都浸润着陈思麒的智慧与汗水。

“以前进行飞行准备,大家必须搜集大量学习资料,不仅效率低,效果也不尽人意。”谈及系统研发的初衷,陈思麒满是感慨。恰逢单位广泛搜集破解训练难题的思路,他当即萌生了一个想法:开发一套系统,让大家的学习更具针对性。这一想法得到了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很快便立项开展攻关工作。

为了实现高效学习的目标,陈思麒首先沉下心来梳理各类训练资料,将政治理论、特情处置案例、专业操作知识等逐一进行审核、分类,构建起一个内容全面且条理清晰的题库。之后,他把重点放在了系统核心功能的打磨上,反复调试算法,让系统更加适应具体的飞行任务类型、航线特点,并自动筛选出与任务高度相关的内容。

陈思麒的创新不仅让飞行准备工作效率倍增,还使部队“学习—孵化—激励”的创新氛围更加浓厚。

从万米高空的驾驶舱,到中军帐里的参谋席位,陈思麒始终保持初心。“航程有终点,探索无止境。唯有永不停歇地学习、创新,才能让‘大国鲲鹏’的航迹,朝着打赢未来战争的方向不断延伸!”他说。


责任编辑:苏菁菁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