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梁乐
近日,在新疆冷凉区开展的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示范田测产中,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分别以平均亩产1551.54公斤、1506.09公斤、1405.78公斤的成绩,再次刷新全国冷凉区玉米大面积单产纪录。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新疆连续三年刷新该纪录。
据了解,此次测产专家组由中国农业大学、辽宁省农科院、河北农业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石河子大学等单位的资深专家组成,以折合14%标准含水率进行实打实收。
此次刷新纪录的示范田位于新疆哈巴河县库勒拜镇吾什托别村,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自治区农科院”)专家团队联合哈巴河县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创建。专家团队在以往工作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玉米栽培管理技术,采用早中熟耐密玉米品种、宽窄行密植、精准水肥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综合施策,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深度融合与协同推动,进一步提高了玉米大规模单产水平。
自治区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自治区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杨杰介绍,今年的高产创建不仅实现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三个单产纪录的同步提升,且不同面积规模下单产纪录的差距在缩小,一批关键技术正由专家示范田走向农民的生产田,确保了此次大面积均衡增产。
杨杰介绍,冷凉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冷凉、无霜期短、全年多风少雨、昼夜温差较大,对玉米高产稳产要求更高。2023年、2024年,新疆哈巴河县库勒拜镇萨尔塔克太村和温泉县安格里格镇安格里格村曾先后创下全国冷凉区玉米大面积单产纪录。
“产量是在农田里干出来的。”杨杰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自治区农科院玉米团队与阿勒泰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喀什地区等地农业农村部门组建“科技包联”服务小组,在播种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收获期等关键农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蹲点指导服务,指导农民做好玉米全生育期水肥药综合管理,充分释放科技增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