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10月13日是第36个国际减灾日。当天,中国平安联合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及海南省气象局、地震局、教育厅,在海南海口共同主办2025年基层应急能力提升暨《台风灾害防灾减灾体系与指南》发布会,助力灾害韧性建设,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为提升防灾减灾韧性能力,中国平安与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国家气象中心、国家减灾中心及北京师范大学等13家专业单位联合发布《台风灾害防灾减灾体系与指南》科普读物,以2024年海南应对超强台风“摩羯”袭击为范本,解析高效应急指挥体系;以珠海市综合防灾规划为城市韧性建设样板,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防台风经验”,旨在构建“科学认知-监测预警-实战应对-风险保障”四位一体的完整知识体系。针对家庭、酒店、商场、市政设施等不同场景,该书还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风险排查与减量措施,实现台风灾前精准预警、灾中快速响应和灾后快速理赔。
在AI时代,“人防+技防”模式为防灾减灾注入新动能。活动中,平安产险推出“平安台风风险地图”“平安台风巨灾模型”,创建行业首个平安应急物资仓,覆盖“灾前-灾中-灾后”全流程服务,为台风灾害科学防控提供创新的AI工具。
据介绍,“平安台风风险地图”由台风风力危险性、台风暴雨危险性和台风综合危险性三类数字化地图组成。基于历史台风数据、观测数据和再分析数据,结合AI模型算法,实现公里级模拟精度。“平安台风巨灾模型”根据台风随机事件集、平安承保和理赔等历史数据,可量化预估台风巨灾发生的概率和造成的损失区间,为巨灾保险定价等提供支持。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平安产险“鹰眼系统”累计预警25.9万场灾害,发出预警信息42.6亿次,覆盖6402万企业和个人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