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孙越 通讯员 肖筱
10月11日9时37分,郑州市崔庙所王22板王庙线突发异常,配自系统第一时间发出预警,定位故障区间在王22板王庙线60号杆至91号杆之间,现象为A—B相瞬时短路。国网郑州供电公司迅速响应,运维人员依据系统推送信息开展双向排查,仅用22分钟便找到并处理故障,恢复线路正常运行。
此次高效处置,是郑州电网在农村和山区领域配电网智能化建设的显著成效。郑州地形多样,山区占比超过三成,农村和山区线路往往供电距离长、覆盖范围广,一条线路动辄跨越数百基杆塔,传统依靠人工巡检的方式不仅效率低,还难以应对突发状况。
为此,国网郑州供电公司聚焦山区配电网运维难点,全面推动“看得见、判得准、反应快”的智能运维体系建设。通过在山区线路的主干、大分支区段合理布设智能故障指示器,实现对线路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
“当发生接地、短路等异常时,系统能自动分析故障特征,快速锁定故障区段,并将信息传送至运维终端。我们根据收到的信息,能够第一时间赶赴重点区域,针对性处置。彻底改变过去‘全线排查确认’的低效模式,平均缩短故障查找时间逾2小时,效率提升非常明显。”配电运维人员马黎明表示。
从城区到山区,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警,随着感知网络更广覆盖、系统研判更加智能,电网运行愈发安全高效。郑州配电网正依托智能化手段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环境的挑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韧性将为乡村振兴和民生用电筑起坚实的电力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