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汛时节,如何应对?

2025-10-15 20:31:03 来源: 新华社 点击数:

新华社记者 魏弘毅 李思远

汉江编号洪水接踵而至、黄河中下游近日出现明显洪水过程、9月西南地区多地秋雨连绵……进入秋季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秋汛。

秋汛是如何发生的?今年秋汛情况如何?如何有效防范相关风险?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秋汛是指秋季因连续降雨引发的江河水位上涨现象。”水利部信息中心水文情报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朱春子介绍,秋汛多发生于8月下旬至霜降期间,主要出现在华西秋雨地区以及受秋季台风影响的华南、东南沿海地区。

朱春子表示,秋季冷暖空气易持续在华西地区交汇,形成连续降雨天气,造成华西地区江河发生洪水过程。同时,秋季仍有台风活动或影响我国,台风行进路径附近会出现强风暴雨,造成华南、东南沿海江河发生洪水过程。

聚焦本年度秋汛,累计雨量大、洪水量级大是两个主要特征。

“8月下旬以来,秋汛影响范围内共发生9次强降雨过程。”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防汛二处处长杨光介绍,其中10月1日以来,秋雨区稳定维持在黄河中下游、海河、长江上游,其中海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累计降雨量分别为111毫米和105毫米,均列1961年以来同期第一。

强降雨带来多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据统计,8月下旬以来,四川、重庆、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甘肃等省份共计130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涉及陕西汉江和渭河、山西汾河和滹沱河等多条主要河流,其中黄河和中游支流渭河发生1次编号洪水、汉江发生6次编号洪水。

台风的作用也不可小觑。杨光表示,8月下旬以来共生成10个台风。“以珠江流域为例,9月23日以来,流域接连受到‘桦加沙’‘博罗依’‘麦德姆’3个台风影响,暴雨区高度重叠在广西、广东西部、海南等地,加重当地汛情。”

不少人注意到,今秋我国北方尤其是华北部分地区降水丰沛,导致黄河中下游来水量飙升,原因何在?

记者了解到,在北方地区,由于副热带高压偏北偏强,配合北方地区冷空气活跃,降水沿着副高北侧发生,加上此次过程低空急流发展强盛,为降水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导致外围的暖湿气流较强。同时,回流的冷空气与暖湿气流相互作用,在西北地区东部到华北黄淮一带长时间停留,持续输送充沛的水汽,导致降水量较大。

秋汛易对居民生活、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如何有效应对?

防范汛情,各级水利部门群策群力。杨光表示,水利部逐日编发“一省一单”靶向预警,提醒地方做好水库安全度汛、山洪灾害和中小河流洪水防御等工作,同时组织地方水利部门根据雨情汛情发展态势动态调整调度方案。

记者来到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旱灾害防御局值班室,屏幕上不停闪烁着长江流域各个地区的监测信息,工作人员紧盯屏幕,认真分析研判。

科技,成为当今防汛“利器”。长江委总工程师陈桂亚介绍,通过应用水利测雨雷达和共享气象部门的气象雷达,汉江上游短临降雨预报精度显著提升,为快速滚动会商提供精确数据,有力支撑汉江水库群精细化防洪调度。“截至目前,汉江中下游生产生活正常。”陈桂亚说。

连续降雨易导致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杨光提醒,涉水施工人员、野外作业人员、涉山涉水游客要实时关注暴雨洪水预警信息,远离高风险区域,规避次生灾害风险。

当前是秋收秋种关键阶段。秋雨、秋汛导致农田渍涝风险升高,需着力防范。

农业专家提示,要尽量避免秋汛延缓秋收作物收获、冬小麦播种进度以及秋收作物晾晒。应尽量避雨抢收作物,并采取烘干、通风存储等举措,降低秋收作物发芽霉变风险,还要及时排涝降渍、腾茬整地,并适时秋播。

面对连阴雨及秋汛,多地多部门齐心协力保障秋收秋种:农业农村部积极协调农业保险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对受灾损失尽快理赔、应赔尽赔;水利部发挥水工程拦洪错峰作用,减轻汛情对农作物的影响;山西、山东、安徽等多地农业农村部门发布技术指导意见,派出专业指导组和农技服务队下沉田间地头……

当前,全国多地降雨仍在持续,秋汛导致的风险仍未消除。多位专家表示,各地各部门要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尽全力减轻秋汛影响,保障秋收秋种平稳、百姓生活安康。

责任编辑:王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