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粮抢收忙,科技助归仓

2025-10-15 21:27:1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宋迎迎 王禹涵 陈汝健 韩荣 张毅力

当前正值秋收关键期,然而,陕西、山东、河南等地遭遇连阴雨,给秋粮收割、晾晒、储存带来不小的挑战。各地抢抓降雨间隙窗口期,一场场与时间赛跑的“抢收抢烘抢储战役”正在上演。科技成为这场秋粮“守护战”的硬核支撑。

改装农机破困局

受阴雨天气影响,农田渍涝、农机难下,如何科学开展抢收?

10月15日,在陕西省泾阳县三渠镇的玉米地里,农户们看着永辉农机合作社改装后的收割机在田间穿梭,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多亏合作社改装了收割机,不然玉米真要烂在地里了!”为应对湿滑地块,永辉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刘永带领农机手们,对轮式收割机进行了改造。“我们在轮胎外加装了浮力轮,能有效增加收割机接地面积,降低陷车概率。”刘永说,这个“土办法”成本低、见效快,极大提升了雨后抢收作业效率。

10月8日下午,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同富勤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托管田地里,合作社负责人姜永战指挥着7台履带式籽粒收获机进行作业。

面对持续降雨天气,姜永战请来技术人员将履带式谷物收获机进行了改装。“我们通过更换专用玉米籽粒割台,加装摘穗板,换装纹杆式脱粒滚筒,提高了机具作业适应性,降低了玉米破碎和损失率,一下午共收割了300余亩玉米。”姜永战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为提高机主改装积极性,河南省将履带式谷物收获机换装割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河南省换装玉米割台履带收割机7014台、改装轮式玉米收获机1487台,有效提升了应急作业能力。

无人机化身“转运奇兵”

10月9日,在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张店镇张店村,一架架搭载专业吊装设备的无人机在农田里灵活穿梭。它们通过机械臂快速抓取成袋玉米,平稳转运至地头的车上。

“凭借灵活作业优势,无人机可直接从田间将玉米精准吊装至运输车辆,有效破解转运难题,助力秋粮颗粒归仓。”平陆县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架无人机单日可完成近25亩玉米吊装。

在河南省安阳县北郭乡,无人机同样化身“转运奇兵”,成为抢收秋粮的好帮手。前期,当地积极鼓励种粮大户参加无人机操作技能培训。眼下,经过培训的种粮大户熟练操控无人机运输玉米,为秋收工作注入了高效的科技动能。

“雨天收玉米,人踩在泥里拔不出脚,一天也运不了多少。现在无人机来回飞,又快又省心,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安阳县北郭乡前街村种粮大户看着一筐筐玉米被无人机稳稳运走,感慨地说。

保障秋粮及时入库

连绵秋雨导致刚收获的玉米含水量普遍较高,粮食晾晒、存储成了农户们的“心事”。各地充分整合现有烘干仓储资源,加快玉米晾晒、烘干进度,保障秋粮及时入库、安全存储。

在河北省正定县帅植农业公司晾晒场,一排排用钢管搭建的简易玉米囤引人注目。

“这些存储装置宽度为0.9米,底部是竹排,顶部铺盖着塑料布,起着晾晒和防潮的双重功效。”该公司负责人何建伟说,1吨钢管可以搭建30亩地玉米晾晒架,他们今年购买了300吨钢管,用于搭建晾晒架。

面对阴雨天气带来的储存挑战,河北农业大学教授甄文超提出建议。“已脱粒的玉米,要尽快烘干,防止发生霉变。”他特别强调,防雨时盖塑料布要保持通风,这是确保玉米在潮湿环境下安全储存的关键。

在山东青岛莱西市夏格庄镇农事综合服务中心,12台(套)烘干设备24小时不停运转,陆续有农户将刚收获的玉米运到这里进行脱粒、烘干。该中心负责人李娜告诉记者,中心建有2个粮库、6个临时储存粮食的钢板仓,能够存放3万吨粮食,玉米烘干后即可进入仓储环节。

(受访单位供图)

责任编辑:李梦一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