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何亮
10月15日,2025年中国钢结构大会智能建造技术观摩会在中建二局承建的南宁吴圩国际机场T3航站楼二标段项目举办,200余名钢结构行业专家实地观摩了国内大型机场钢结构智能建造技术。
据了解,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大工程,南宁吴圩国际机场T3航站楼二标段项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总建筑面积约30.5万平方米。其中,金属屋面面积约13.4万平方米,钢结构工程用钢量达2.6万吨,包含近8万根杆件、超1.2万个焊接球。目前,项目钢结构主体已全面封顶,金属屋面板已铺装完成。
南宁吴圩国际机场T3航站楼二标段项目设计理念取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壮族百鸟衣的故事,寓意用流光的丝绸与溢彩的壮锦共同编织“百鸟神衣”。据中建二局安装公司南宁吴圩国际机场T3航站楼二标段项目金属屋面总工程师郑鑫龙介绍,这块美轮美奂的巨型“百鸟神衣”将由13.4万平方米的金属屋面勾勒而成,相当于约19个标准足球场。从高空俯视,航站楼二标段金属屋面不仅“衣着华丽”,还通过了最高级别抗风揭试验,建成后可以抵抗17级台风,其秘诀就藏在金属屋面的智慧建造中。
郑鑫龙介绍,航站楼二标段项目金属屋面采用镀铝锌镁钢屋面系统,内含檩条支撑系统、天沟排水系统、岩棉保温系统、铝板装饰系统等9层结构,共同构筑起坚固的防水屏障。在金属屋面施工阶段,项目采用BIM进行模型深化设计,利用软件进行数据采集、精准定位,保障构件数据精准,使用金属屋面智慧平台进行细节把控,完成项目模型建立。为确保项目的防水、防风性能,玻璃棉、岩棉与防水卷材同步进行施工,增加整体屋面系统的稳定性,确保了金属屋面的防水和防风性能。
在智能建造方面,项目还通过运用钢结构全生命周期数字建造管理平台、BIM技术、金属屋面智慧数字建造平台等数字技术,实现了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维的全链条数字化管控。同时,项目全程贯彻绿色施工理念,为绿色施工提供了参考范例。
据悉,南宁吴圩国际机场T3航站楼项目建成后,总旅客保障能力可达5000万人次,将大幅提升南宁吴圩国际机场的旅客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全面提升南宁国际空港运输效能,促进广西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深化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由中建二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