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代小佩
“未来,中国工程院将特别关注全球南方国家的需求,推动工程成果惠及更多发展中国家。同时,继续大力推进工程师资格、工程教育、工程技术标准国际互认,推动创新要素全球流动。”10月12日至17日,中国科协“开放合作月”期间,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在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上表示。
会上,来自60多个国家的工程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协商并一致通过《上海宣言——主动作为:工程塑造绿色未来》。该宣言提出四大行动:以工程绿色转型为核心目标,以创新解决方案为发展引擎,以工程能力建设为内生动力,以全球伙伴关系为强大纽带,让工程科技这一关键驱动力,引领破解发展困局,释放全球增长新动能。
工程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天问”揭开火星奥秘,“蛟龙”探索深海未知,高铁串联民生福祉……重大工程持续上新,既造福中国也惠及世界。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国工程科技进步有目共睹。“在工程应用领域,中国的成就令人惊叹。特别是在太阳能、风能等领域,中国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英国物理学会主席基思·伯内特高度评价中国成就。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西拉姆·拉马克瑞斯纳表示:“过去20年,全球许多国家承诺推进脱碳进程,但近年来部分国家的态度出现动摇,而中国始终坚守承诺。例如,从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与装机容量来看,中国已是该领域的领先国家之一。”
全球工程界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目标下,气候变化、技术鸿沟、人才短缺等难题亟待解决。
拉马克瑞斯纳表示,工程技术为人类创造了各类产品与服务,服务于人类生存发展。“在此过程中,绿色发展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但大多数产品设计与制造流程,在环境效益方面并非最优。”
南北差距、发展断层、技术鸿沟,以及如何为女性工程师和青年工程师赋能,也成为此次大会热议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年工程报告显示,虽然全球对工程师的需求日益增长,但许多国家的青年对学习工程、从事工程职业的兴趣正在减弱,甚至多个国家出现“逃离工科”现象,女性青年工程师比例也较小。非洲缺乏训练有素的工程师、技术获取困难等问题也被与会者提及。
面向未来,合作共享成为应对挑战的关键词。
伯内特在会场上主动寻求与中国在新材料、稀土、能源等领域开展合作。“对英国来说,必须与中国合作,中国也应成为我们坚定的合作伙伴。”他说。
会议期间,非洲工程组织联合会与中国科协签署一份谅解备忘录,推动工程领域深度合作。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前任主席龚克正在推进非洲工程能力建设项目,致力于利用全球工程科技经验为非洲工程科技发展助力。
驭势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全场景L4级自动驾驶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截至目前已与全球多家大型机场合作,为极端场景下无人驾驶难题提供解决方案。会上,该公司董事长吴甘沙介绍,公司已形成“提前了解法规合规—产品合规本地化—找本地伙伴协同创新”的国际落地模式,为国际合作提供了中国经验。
“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充分释放工程科技的潜力,共同建设一个更可持续、更加公平、更为和平的世界。”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