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10月18日至19日,上海理工大学迎来了一场智能康复领域的国际盛会——中泰智能康复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暨USST-NSTDA智能康复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本次活动以“科技智联,共筑中泰智能康复工程未来”为主题,由上海理工大学与泰国国家科技发展署联合主办。
论坛汇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建伟等在内的20余位中泰两国顶尖专家学者、行业领袖及企业代表。近200名与会者济济一堂,围绕智能康复技术的前沿趋势、产业转化与应用实践展开了多层次、高水平的交流对话。
在为期两天的议程中,论坛设立了多个专题研讨环节。在“康复机器人技术前沿与发展”主题论坛上,专家们分享了从柔性机器人到脑机接口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如何突破核心零部件与智能化算法的技术瓶颈,以提升康复训练的精准性与疗效。“康复机器人与人机交互”专题聚焦于用户体验,探讨如何打造更自然、更舒适、更贴合患者生理与心理需求的人机共融环境。围绕“智能康复多学科交叉”主题,与会者一致认为,未来智能康复的突破性进展必将源于医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与生命科学的深度碰撞与融合。
论坛期间,“USST-NSTDA智能康复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揭牌,将双方长达十七年的合作推向了新的战略高度。该实验室将成为汇聚两国创新资源、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推动成果转化与临床应用的核心平台。
同时,中泰双方签署了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旨在通过课程互通、导师互聘、学生交流等形式,共同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前沿技术和跨文化协作能力的复合型高端人才,为智能康复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储备核心力量。
此外,配套举办的智能康复科技展,吸引了包括中泰两国行业领军企业在内的多家单位参展。从高精度的上肢康复机器人到智能化的下肢外骨骼,从沉浸式的认知障碍评估系统到居家型远程康复平台,一系列前沿产品集中亮相,生动展现了智能康复产业的创新活力与巨大市场潜力。
据了解,上海理工大学与泰国国家科技发展署的合作始于2008年。双方共同发起“亚洲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联盟”,并合作举办了多次国际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大会以及首届世界康复机器人大会。未来,中泰双方将以联合实验室为核心载体,持续深化在科研创新、技术转移、产业孵化与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全面合作。
(上海理工大学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