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晔 实习生 胡泽妍
随着国产新能源汽车的配置越来越高,乘坐的舒适感几乎成为标配。如何让消费者坐进汽车后,立刻感受到座椅的回弹、减震与舒适性,成为厂家的重要攻关目标。
近日,长华化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新型磷腈催化剂成功实现产业化,利用该催化剂制备的聚醚多元醇能够赋予汽车座椅更舒适的驾乘体验。此外,长华化学采用绿色低碳技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聚醚多元醇,使产品碳足迹较传统材料降低30%。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的聚氨酯泡沫,已应用在床垫、鞋材、汽车座椅等领域。
这些关键技术突破源自该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4年引进海外技术人才、聚氨酯领域专家肖恩后,企业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长华化学已累计获得专利50余项,牵头制定2项国家标准和1项行业标准,成为苏州“人才引进、科技兴市”战略的生动注脚。
目前,苏州全市人才总量达407万,高层次人才总量达45万,留学回国人员超6.7万人,已连续13年获评“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中国城市”。近日,记者随“魅力城市苏州行”采访团走访苏州多家企业,探寻人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引智攻坚,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创新
从苏州制造向苏州创造的跃迁中,人才是最活跃的元素,也是坚实的依靠。
走进苏州昆山一鼎工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鼎工业”)的厂房,一块块塑料板材根据图纸被切割成各种形状,再组装成电镀设备的槽体,以满足不同产品设计的需要。这些长60—100米的电镀设备自动放量、裁切、焊接、投盘,整个生产线已经实现前料与整体处理过程完全自动化。
电镀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器设备,小到手机充电接口、芯片,大到航天航空卫星的零部件,都离不开这项工艺。过去,我国每年从欧美、日本进口大量的电镀设备。如今,在外籍专家门松明珠博士的带领下,一鼎工业已经实现从设计到制造的全流程自主,且成本仅为国外同类设备1/10,甚至更低。
2019年以来,一鼎工业的发明专利授权数量从1项迅速增长至39项。“人才引进对中小企业科技水平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门松明珠表示,“具有常年技术实践经验的人才,能够丝滑切入项目的生产技术研发中,起到领头羊作用。”
该公司引进的另一位海外人才吴基石博士,研发出抗磨损硅橡胶,解决了电镀设备关键部件使用寿命短、维护成本高的问题,帮助国内某电子企业生产效率提升十倍。
2024年,苏州市出台《关于支持企业引进高端人才的若干措施》,明确赋予产业链重点企业市级人才计划自主认定权,支持企业面向全球“以才引才”“团队式引才”。放权于市场的思路让企业灵活地组建国际化研发团队,瞄准产业瓶颈开展攻关,最大程度实现高端人才资源的最优化组合。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人才与城市双向成就
在威胜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的标准化厂房内,一批高纯度青蒿素原料正在完成最后的封装工序。不久后,它们将被运往海外,成为挽救数百万疟疾患者生命的特效药。威胜生物的成长历程,是苏州系统性人才战略推动产业创新的一个缩影。
“最初,我们几个博士找了间破教室,在旧罐子里研究青蒿素。有一年效益不好,每个博士回家凑出2万块给工人回家过年。”该公司董事长闫勇义说。于他而言,落户苏州张家港,看中的不仅是区位、产业优势,更是人才服务生态。“政府提供的人才公寓、土地保障,解决我们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最关键的资金和场地瓶颈。”
2010年起,科研团队通过长达10年的技术攻关和生产改进,使青蒿素合成率完成了从50%到98%的突破。如今,威胜生物年产青蒿素近80吨,可制备约2亿剂抗疟药物。
该公司还在前沿领域持续布局,基于青蒿素衍生物在免疫调节方面的特性,拓展红斑狼疮等免疫疾病治疗新方向;从非洲马林果中提取活性成分,布局老年痴呆和中风后修复药物研发,积极响应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医疗需求。
据了解,苏州以人才计划为牵引,紧贴产业需求靶向引育,立项资助市级顶尖人才(团队)14个,重大创新团队77个,培育市级以上领军人才企业3700余家,其中超1/3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优化人才链助推产业链,苏州正走在建成人才友好型城市的路上。
以才育才,构建科研兴邦强磁场
将海外人才“引进来”,让青年人才“聚起来”。人才引进不仅直接促进产业创新,也通过“企业引进博士—博士参与研发—成果反哺教学”的路径,推动产业人才走进高校和中学课堂,形成“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动一批青年学生”的良性循环。
李长明,曾任美国摩托罗拉首席科学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终身教授,2011年入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他已发表900余篇SCI论文,培养博士后、博士生及硕士生270余名,其中20余人成长为国家级人才,30余人成为企业创始人或技术骨干。如今,他作为苏州科技大学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扎根苏州。
来到苏州科技大学院士楼,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史转转正在实验室操作一台3D打印机制作芯片,她也是李长明的学生。史转转介绍,将新型纳米传感材料与有良好黏附性、环境稳定性的水凝胶复合后,直接黏附于手指或胳膊,就能通过手机APP获得尿酸、血糖、温度等实时数据,实现方便可量化的医疗健康监测。
李长明还是苏州未来科学家培养“薪火计划”导师,他带领团队指导中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创新实践,“为培养未来科学家种下种子”,形成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端研究的完整人才链,为苏州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注入新动力。
为引才铺路搭桥,助成才开花结果,盼育才薪火相传,苏州用人才密度,提高创新浓度,成就了产业的新高度。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