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摄影持续革新,专业相机正面临严峻挑战

2025-10-20 20:22:52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普时报记者 陈杰

曾经象征着专业与高端的相机,正悄然被口袋中的智能手机所取代。近日,OPPO发布的全新Find X9系列,定位为“旅拍神器”。

从OPPO Find X9系列的硬件数据看,该机型搭载了哈苏超清四摄影像系统,配备行业进光量最大的哈苏2亿长焦镜头。这一配置不仅意味着像素数量的提升,更带来画质的飞跃。OPPO影像总经理贾玉虎强调:“Find X9系列不是简单追求高像素,而是要发起一场真正的画质革命。”

其实,这已不是手机品牌首次向专业相机发起挑战。从vivo的蓝图影像对标专业相机,到小米模组化光学系统概念机,手机影像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革新,不断模糊着手机与专业相机之间的界限。

国产手机品牌在影像技术上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而这场竞赛的背后是消费者需求的转变。

IDC 2024年第四季度报告显示,68%的换机用户把拍照性能列为首要考量,夜景控噪、人像虚化、长焦解析力更是三大核心需求。AI算法的助力,更是让手机摄影进一步超越传统相机——目前OPPO影像处理中,70%-80%环节都用了AI,既提升拍摄效果,又不会留下明显算法痕迹。

显而易见,智能手机的摄影功能正沿着场景化、专业化方向持续进化。相机企业与手机企业的广泛合作,也助力智能手机不断侵蚀传统相机的市场空间。徕卡、蔡司、索尼等相机厂商纷纷选择和手机企业合作,将专业技术呈现在手机镜头中。这种合作模式既拓展了相机企业的业务范围,也为手机摄影带来了专业加持。

相机产业的变迁数据,也鲜明地反映了这一趋势。2010年全球相机销量达到1.2亿台的历史最高峰,随后逐年下降,截至2024年仅剩830万台。取而代之的是智能手机,如今全球智能手机的年出货量已经接近13亿部。

当然,尽管手机摄影进步显著,但专业相机在特定领域仍保持优势。摄影界有句俗语“底大一级压死人”,这个“底”指的就是感光面积。由于手机体积限制,其感光元件与传统相机相比存在先天差距。“从物理层面来说,光学的瓶颈是很难突破的。优秀的算法可能会弥补一些差距,比如模拟虚化,但那毕竟是模拟的,从细节可以看出来。”专业摄影人士告诉记者。

对多数人而言,手机早已不只是够用的摄影工具,更是随时能创作、分享的伴侣;而专业相机虽不会消失,却终将退守到专业领域,影像行业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主办方供图)

责任编辑:李梦一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